黃鶴樓——孟浩然去揚州途中的告別
唐李白
老朋友從黃鶴樓辭職,
煙花三月在揚州落下。
孤獨的帆,遙遠的影子,藍色的天空,
天上只有長江在流。
作品翻譯
(1)故人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句子介紹:這兩段明確了告別的地點和時間以及朋友要去的地方,是敘事。《煙花三月》生動地寫出了揚州三月的煙霞絢麗景象。]意思:朋友要告別黃鶴樓東,在花開的三月去揚州。(2)孤帆遠影藍天,只看長江天流。【句子介紹:這兩句是風景寫作,表現了詩人在黃鶴樓上久久佇立,目送友人乘船離去時的懷念之情。作者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用風景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意思:孤帆遠去,漸漸消失在藍天中,只見浩蕩的江水奔向地平線。
作品欣賞
這是壹首送別詩,有離情,有寫景。第壹句就點出了送別的地方:黃鶴樓,第壹代景區;用兩句話寫出告別的時間和目的地:“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的“揚州”;三四句話,寫壹個告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下壹口泉水。該詩以五彩斑駁的煙花和壹望無際的長江為背景,以開闊的意境、無盡的情感、鮮艷的色彩和迷人的氣息,描繪了壹幅詩人的告別畫面。“煙花三月揚州放”,恒唐退休學者評價:“千古絕句”。沒錯。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味道。它不同於王波的《送別杜少甫蜀傳》,也不同於王維的《送別渭城曲》,那是深情而體貼的。這首詩表現了壹種詩意的離別。這是因為這是兩位浪漫瀟灑的詩人的別離,也因為這別離是與壹個盛世、壹個盛世、壹個盛世的地域聯系在壹起的,而詩人李白的向往也帶進了幸福的別離中,使得這別離極具詩意。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離開四川之後,那時他年輕快樂,眼中的世界幾乎美如黃金。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已經以詩出名了。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川之中,自由而快樂,所以李白在《給孟浩然的信》詩中說:“主人,我從心裏向妳歡呼,妳的名聲升到了天上。在紅潤的青年時代,妳放棄了帽子和戰車的重要性,選擇了松樹和雲彩;現在,懷特黑德。”此別離為開元盛世,太平盛世。這個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從黃鶴樓到揚州,路上都是花。而揚州則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大都市。李白就是這樣壹個浪漫的、愛觀光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壹種非常濃郁的奇思妙想和抒情詩的氛圍中進行的。李白心中沒有悲傷和不快。相反,他認為孟浩然此行很開心。他向往揚州,向往孟浩然,所以說再見的時候,心也跟著飛,胸中有說不完的詩意。“故人辭西黃鶴樓”這句話,不僅僅是為了點題,更是因為黃鶴樓是世界著名的景點,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聚會廝混的地方。所以壹提到黃鶴樓,就帶出與之相關的各種詩意人生內容。黃鶴樓本身也是傳說中神仙飛上天的地方,與李白認為孟浩然這次高高興興去揚州的想法產生了聯想,增添了那種愉快而富有想象力的氣氛。“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加了“煙花”二字,把那首詩的氣氛塗抹在送別的環境裏。煙火,指的是迷蒙的煙霧、花朵。讀者的感覺,絕不是壹片土地,壹朵花,而是春天裏壹片看不到、看不透的煙雲。三月是煙花的時節,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遊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既再現了晚春繁華之地的迷人風光,又透著時代氣息。這句話意境優美,文筆優美,阿清王朝的孫鑄稱贊它為“千古絕句”。“孤帆遠航青天,天上只流長江。”詩的後兩句看似寫的是風景,但風景裏有壹種詩意的細節。李白壹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開走了,他還在河邊看著遠方的帆。李白看著帆影,直到漸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表現出看的時間之長。船帆的影子已經消失了,但李白仍然盯著它,這時他才註意到壹條春水的河流正在流向遙遠的水天交界處。“只看長江天上流”是眼前的景象,但不僅僅是風景。李白對朋友的深情,對朋友的向往,都體現在這種詩情畫意中。詩人的心起起落落,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總之,這兩個詩人詩意浪漫的別離,是李白又壹次向往的別離,生動地展現了揚子江泛舟的廣闊畫卷,以及用三月絢爛的景色眺望遠方孤帆的細節。
送袁爾時安西
清晨的雨濕潤了土地的塵埃,客棧的客棧,客棧的枝葉,壹片新葉。
真心勸朋友幹壹杯酒,西出陽關,難逢親人。
給…作註解
[編輯此段落]
①元二:作者的朋友。古人常用兄排行之名,類似於現在的“二長老”。
2大使:大使。
(3)安溪:唐代安溪首府,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④渭城:秦代設鹹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唐代屬京兆府鹹陽縣管轄,在陜西省鹹陽市東北,渭河北岸。
⑤ ⑤:濕潤。
⑥招待所:是指為客人舉行告別宴會的地方。
7更:再來。
⑧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稱,故位於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在古代,它是和玉門關壹起出要塞的必經之路。《元和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⑨老朋友:老朋友。
押韻翻譯:
清晨的小雨打濕了衛城地面的灰塵。
鋪著綠瓦的旅館在柳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
我真誠地邀請妳再次舉杯。
西出陽關後,再無當初知己。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寫的壹首詩。這位姓袁的朋友奉朝廷之命去了安溪。到了唐代,從長安西行的人,大多在渭城送行。渭城是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前兩句寫出告別的時間、地點、氣氛。早晨的衛城招待所,東西延伸,郵路沒有盡頭,柳樹環繞著招待所,郵路兩旁。這壹切看似很普通的眼景,卻如詩如畫,如詩如畫。“於超”在這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早上的雨沒下多久,但是壹弄濕灰塵就停了。在長安西的主幹道上,汽車和馬匹曾經相互交叉,平日裏塵土飛揚。現在,雨停了,天氣晴朗,道路看起來幹凈清爽。“輕塵”二字是濕的意思,在這裏用得很有分寸,表示雨清塵不濕,恰到好處,仿佛天意,專門為遠行的人安排了壹條輕塵之路。招待所本來就是旅人的伴侶;柳樹是離別的象征。選擇了這兩件事,自然就打算結束告別了。他們通常總是與悲傷和仇恨聯系在壹起,表現出壹種黯然銷魂的情緒。然而今天卻因為壹場晨雨的陣雨,有了壹種清朗清新的樣子——“客舍青柳色新。”平日裏,道路塵土飛揚,路邊的楊柳色不可避免地被灰色的塵土和霧氣所籠罩。需要壹場雨才能把它的綠顏色再洗出來,所以說“新”又因為新的柳色,才體現出綠色的招待所。總之,從晴朗的天空到幹凈的道路,從綠色的招待所到綠色的柳樹,形成了壹幅色彩清新明朗的畫面,為這次告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深情的離別,卻不是悲傷的離別。反而透露出壹種輕快而充滿希望的心情。“輕塵”“青”“新”等詞,聲音柔和活潑,強化了讀者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告別之情。這首詩也叫送別,衛城曲,陽關曲,陽關三疊。大約在安史之亂之前。這是古代送別詩中的傑作。前兩句起來,“青柳色”出在清晨的景色裏。這是自《瀟雅·蔡威》詩中的“我曾離去,楊柳依依”以來,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送別意象。下面兩句話,把離別、牽掛、擔憂等深情,都放進了“勸酒”這個行為中。“人無理由西出陽關”,說朋友去的地方陌生;二是那裏人少;三個字,自從妳和我的朋友離開後,很難找到知音。這樣,友情的珍貴,離別的無奈,朋友的牽掛,都裝在了杯子裏。所謂“離別是長久的”,感情是真摯的,不會破碎的。明代李東陽《山麓詩話》中說:“作詩,不可偏信文字,而要以文字表意。文字可以傳達意義,歌曲可以傳唱,可以傳承。王默的“陽關人無故”這句話,在盛唐以前是不為人知的。這個言論壹出,壹時還不夠,三折曲。告別之後,千言萬語,幾乎不能超出意思。肯定是這樣的。”絕句的長度有嚴格的限制。這首詩,關於如何辦餞行宴,如何在酒席上頻頻舉杯,如何委婉道別,如何戀戀不舍,如何登船後瞻前顧後等等,全都放棄了,只在餞行宴結束時剪下主人的祝酒辭:再喝這壹杯,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故人了。詩人像壹個聰明的攝影師,拍攝了最富表現力的照片。酒席進行了很久,飽含特殊感情的酒喝多了,客套告別的話重復了很多遍。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要到了,主客告別的感情在這壹刻達到了頂峰。主持人看似脫口而出的祝酒辭,正是這壹刻強烈而深刻的告別之情的集中體現。三四句話是壹個整體。要想深刻理解這臨別勸解中所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出西天打通陽關”。陽關,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北與玉門關相對。自漢代以來,它就是內地走出西域的通道。唐朝國家強盛,內地與西域交流頻繁。從軍或去陽關,在繁華的唐人眼裏是壹件令人向往的壯舉。但那時的陽關西部還貧窮貧瘠,景色與內地大相徑庭。雖然是壯舉,但朋友的“西出陽關”,不能不經歷萬裏長征,做好壹個人去的艱辛和孤獨的準備。所以,當他離開的時候,“勸妳多喝點酒”就像壹杯飽含豐富情感的甘露,浸透了詩人所有豐富深厚的友情。既有離別之情,又有對旅人處境和心情的深切考慮,對珍惜前路的殷勤祝願。對於告別的壹方來說,勸對方“多喝幾杯”,不僅是為了讓朋友多帶走壹份友情,也是為了有意無意地拖延分手,讓對方多留壹刻。“平白無故出西陽關”的感覺是不是只屬於行者?離別,我有很多話想說,卻壹時不知從何說起。在這種場合,常常是壹片寂靜無聲。“勸妳多喝點酒”是壹種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沈默,表達此刻豐富復雜的感情的方式。勸妳多喝壹杯酒,平白無故出陽關,直接表明妳對朋友的真摯感情。詩人沒有說過的話比他說過的話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句話雖然只是瞬間,卻是極其豐富的瞬間。這首詩描述了最普遍的離別。它沒有什麽特別的背景,卻有自己深厚的送別情懷,這讓它適合大部分離開宴席的人。被改編成音樂後,成為最受歡迎、傳唱時間最長的歌曲。
以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