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孤蓬的詩句

關於孤蓬的詩句

1. 孤蓬在詩歌中是什麽的象征

孤蓬:又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

這裏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釋 1、壹:助詞,加強語氣。為別:分別 2、孤蓬:又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

這裏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 3、征:征途,遠行 翻譯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妳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裏之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壹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2. 求孤蓬萬裏征全詩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的《送友人》,是壹首感情熱誠的送別詩。詩人借特定的送別環境,即景取喻,情意婉轉地表達了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蒼翠的山巒,橫臥在北城之外;清澈的河水,像壹條白練繞著城東緩緩逝去。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此地壹別,友人就要踏上萬裏征程,仿佛壹棵無根而隨風飛轉的蓬草,孤獨漂泊,蹤跡難尋了。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天邊壹片白雲,隨風飄浮,任意西東;遠處壹輪紅日,徐徐西落,戀戀不舍。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賓主作別,彼此頻頻揮手致意;馬兒似乎也心意相通,不時地為惜別嘶嘶長鳴。

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深意切,聲色俱佳。詩中青山、白水、浮雲、落日、與孤蓬、遊子、故人、蕭蕭班馬等景物相互映襯,既渲染了送別的氣氛,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又充滿了積極樂觀、明快豁達的情調。全詩含蓄蘊藉,深沈感人。

註釋:

①郭:外城。古代城分內外。白水:清澈的河水。

②壹:助詞,加強語氣。為別:作別。

③孤蓬:壹名飛蓬,枯後根斷,蓬草遇風吹散,飛轉不定。詩人常用來比喻遊子。萬裏征:萬裏行。征:征途。

④意:情意。故人:友人。

⑤自茲去:從此分別。茲:此,現在。

⑥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班,離別。

3. 《送友人》的詩句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註釋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妳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裏之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壹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鑒賞

這是壹首情意深長的送別,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壹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壹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裏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壹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壹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沈重,有不忍之情,非道壹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註雲:“浮雲壹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壹片白雲飄然而去,壹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壹輪西沈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裏征”壹句。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裏,終須壹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壹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壹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壹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4. 反映了送友人的詩句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1]。

此地壹為別[2],孤蓬萬裏征[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

賞析

這是壹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壹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壹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壹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壹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壹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裏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壹片白雲飄然而去,壹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淒涼痛苦,難舍難分。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壹輪西沈的紅日落得那麽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淒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壹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註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壹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萬裏征:萬裏行。 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輪臺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雨霖鈴》)

11.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12.仍憐故鄉水,

萬裏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13.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壹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5. 關於送友人的詩詞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6. 古代詩歌中出現蓬的詩句

枯蓬於世百無用,始得曠快乘秋風。 出自:《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子顧知我否,視身如枯蓬。 出自:《送宣書記並寄其兄曇才二公》 年代:宋 作者: 陸遊

秋蓬秋蓬,我不原爵三公,亦不原祿萬鐘。 出自:《贈秋蓬王相士》 年代:宋 作者: 何夢桂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出自:《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 王維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出自:《送李侍禦赴安西》 年代:唐 作者: 高適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出自:《過陳琳墓》 年代:唐 作者: 溫庭筠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出自:《無題》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隱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出自:《山中寡婦》 年代:唐 作者: 杜荀鶴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出自:《清明》 年代:宋 作者: 黃庭堅

若論七尺歸蓬蒿,此樓作客山是主。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清 黃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