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說苦難出詩人呢?

為什麽說苦難出詩人呢?

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中非常重要的體裁,詩歌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詩人兢兢業業地創作。從詩人的創作經歷來看,古代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選拔人才的方式讓文人有了入仕的可能性,他們勞其筋骨、苦其心誌獲得好的政治地位,這種心裏路程是壹種苦難;從中國詩歌的發展源頭《詩經》來看,它最早提出?興觀群怨?的詩教學說,其中?怨?就包含著?怨懟之意、憤恨之情?,也就是說,詩人在遭受政治打擊時,會創作出好的詩文,這種政治打擊是壹種苦難;從人生經歷來看,偉大詩人的壹生必將經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發憤著書,流芳百世。所以,本文將從詩人的創作經歷、入仕經歷、人生經歷三個方面談壹談苦難出詩人的原因。

出身時遭受苦難?立誌讀書光耀門楣

先秦兩漢時期,我國就建立了完備的貴族等級制度,西周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強調禮樂文化,力在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地位,選拔官員的標準多是世卿世祿制、九品中正制,這種重視門第的選拔制度極大阻礙了寒門學士的入官之路。唐宋以來,采取科舉考試打擊了豪門世族,為寒門士子擴展了參與政治、登上文壇的機會,這段時期主張?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使得眾多寒門士子踴躍參加科舉制、爭取入朝做官,這些文人出身貧寒,立誌讀書光耀門楣,使老百姓擺脫人間疾苦。如宋代文學家範仲淹幼時喪父,母親改嫁,及冠後的範仲淹便主動搬出後父家,寄居寺廟苦讀,生活十分艱難,據《墨客揮犀》卷三記載:

範希文因道舊日某修學時,最為貧窶。與劉某同在長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壹器,經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十數莖,醋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這段記載中,詳細解釋了範仲淹在中進士之前,出身貧寒,生活窘迫,與朋友壹起居住在長白山,他早上煮二升米,放在壹個容器裏,凝結之後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吃,放點鹽、放點醋,在鍋裏稍微壹熱就吃了,範仲淹保持這種飲食方法三年。有壹次,範仲淹的同學準備了酒菜請客吃飯,範仲淹也婉言拒絕說:

我吃粥吃習慣了,吃了好的飯菜後,再吃粥就會覺得苦。

範仲淹吃粥的故事被後世評價為?劃粥斷齏?,用它來激勵萬千的考生養成壹種苦難精神,才能獲得好的成就。範仲淹在北宋為官時,可謂是兢兢業業,而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更多的是開拓了詞的意境,壹曲《漁家傲?秋思》更是被後人稱作?豪放詞的濫觴?。

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多經受苦難,出身商家、四處遊學、報國無門的李白讓浪漫主義詩歌發展到高峰;幼年失怙、以荻畫地、壹舉成為文壇領袖的歐陽修皆出身貧寒,壯誌躊躇地考取功名,在文壇上殫心竭慮、創詩寫詞,均稱為文學史上壹顆顆璀璨的星光。

入仕遭受苦難?潦倒不得誌,寫詩著文流千古

在我國文學史上壹直延續著?詩言誌?的文學傳統,中國文學批評史中認為?詩言誌?是對詩歌本體和功能的雙重認定,從本體看,詩歌的基本結構應該是?誌?,而從功能來看,詩歌主要的功能在於抒發懷抱。儒家學派也認為:

詩者,誌之所向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從詩歌的發展功用來看,詩人往往通過詩歌來表達人生誌向,生活情趣,如陶淵明在《田園雜興》中寫道?性本愛丘山?來凸顯性格品質、人生喜好,而文學史上很多偉大的詩人在描寫人生誌向時,多處於壹種潦倒的困境,那時的詩人常遭受官場的挫折,在仕途中坎坷無所寄托,只能借詩歌來表露心跡,渴求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獲得後人的感同身受。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他處於魏晉時期社會動亂、政治黑暗時期,他也由於當時的政策被降職,據《宋書》本傳記載:

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恨。

記載的大意是說,謝靈運本身有顯著的才能,卻沒想到始終未能任要官,他心中常懷怨恨之意。而在當時的玄學、佛學思潮下,謝靈運也寄情山水,但他的山水詩中多通過壹種自然的空靈表達政治上的失意,如他在《登池上樓》中寫道: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在這幾句詩中,謝靈運描寫池塘中的鮮草,花園中的鳥鳴,卻透露出壹縷?清幽?、?萋萋?的寒意,他感慨獨居的生活裏時間漫長,離開群體的日子讓人揪心,如今自己是?遯世無悶?,看似過著隱居的日子,卻又抱怨處境無奈,言語中盡顯怨恨之意。而謝靈運入仕中的坎坷也成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山水詩完成了從陶淵明的隱逸詩到山水詩的轉變,讓中國的山水詩開始從寫意到摩象,凸顯出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畫,而且註重景物的寫實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讓謝靈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永垂不朽。

鐘嶸在《詩品序》中說詩人好?怨?,而這種怨也是壹種苦難後的發聲,詩人在遭受苦難後無處訴衷腸才會寫下淒愴的詩歌,杜甫身遭貶謫、卻心憂天下,寫下?感知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佳句,最終成就?詩聖?的地位;李清照遭受政治變革的苦難,才會發出?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的妙言,最終成就?古今第壹女詞人?的稱號;陶淵明壹貶再貶?不為五鬥米折腰?最終成為隱逸詩人的集大成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由此可看,我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多遭受政治的迫害,承受官場的災難,成就了偉大的文學地位,流芳百世。

人生經歷遭受苦難?情感郁郁噴發,詩窮而後工

所謂人生遭受苦難,多是指詩人在這壹生中,突然遇到重大的事情,如喪妻、喪夫、甚至險遭喪命。盤點古代偉大的文人,他們創作出的偉大作品,多是不幸的產物,如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作《離騷》、投汨羅江,以死明誌;如司馬遷慘遭宮刑,獄中忍氣吞聲,發憤做《史記》;再如蘇舜欽因變賣廢紙,削籍為民作《滄浪亭記》;納蘭性德悼念亡妻寫下壹曲《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成就民間家家吟唱飲水詞的佳話。凡此種種,皆是詩人們在經歷了人生苦難之後,滿懷真摯的悲憤、痛苦、傷恨等心緒欲與而發,不平則鳴,成就偉大的文學地位。如?天下第壹悼亡詞?蘇軾的《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在愛妻王弗死後,事業壹落千丈,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險遭牢獄之災,後來的他被貶至山東密州擔任知州,40歲的蘇軾已經失去愛妻10年了,這天夜晚的蘇軾心中百味交陳,夢到亡妻,展現了壹出穿越時空的愛戀,亦夢亦幻的筆法更是表達了對陰陽兩隔妻子的懷念。壹句?小軒窗,正梳妝?表達對妻子美的認可、男女間的平等觀,足以見得蘇軾對妻子滿心的愛忱,也體現了內心郁郁不得誌的傷恨之情。這首詩中,蘇軾是遭受了喪妻之痛,這是壹種人生苦難;而杜甫的《天末懷李白》寫出?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的佳句來表達對?李白已死?的憤恨不平之意,杜甫聽信謠言,百感交集之時做出此詩懷念李白,也是壹種喪友的苦難。韓愈在《荊潭唱和詩序》中認為: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發於羈旅草野。

在這段話中,韓愈認為?人在內心平靜、開心快樂的時候、寫的文章壹般,而在憂愁、窮苦的時候會寫的文章會十分精湛?,所以韓愈認為?好的文章,經過是在羈旅困頓、粗俗鄙陋的處境中寫出來的?。

偉大的詩人常在遭受苦難後,內心的情感和現實的沖突會不斷激化,激憤之極,就會無法抑制的宣泄出來,這是壹種現實人生直接賦予詩人的創作精神,這時候的他們不會再遭受世俗的困擾、君王的喜好,而是發自內心的傷痛,噴發成偉大的作品。

結語

所謂?苦難出詩人?,多是因為詩人出身貧寒,在古代選官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中,?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日益深化,詩人們在科舉制中努力刻苦的讀書,只是為了壹朝為官,擺脫苦難,而這段苦難的經歷成為他們寫詞著說的寶貴財富;詩人在入仕之後,並未忘卻入仕的初心,所以他們壹直認為自己是?百姓父母官?,兢兢業業的品質讓他們在險惡的官場難以有立足之地,所以常會遭到佞臣的陷害,貶謫之罪、牢獄之災時而發生,敏感的詩人在這種苦難中敢於抒發內心情感,渴望得到理解;此外,在詩人的壹生中,也多會遇到重大的事情,或喪夫、或喪妻、或喪命,這種苦難更是會郁結於心,憂心忡忡之際才大膽的表達內心的真實,寫出名垂千古的詩詞歌賦,讓後人每每讀之都為之慨嘆。所以,苦難出詩人的原因與他們的出身、入仕、人生經歷息息相關,也正是由於這些苦難的出現,才讓詩人的地位愈發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