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八下語文古詩主旨和名句賞析,有多少來多少,古詩主旨

八下語文古詩主旨和名句賞析,有多少來多少,古詩主旨

1、《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誇張手法虛寫大海,表現大海包容天地的氣概.這是詩人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出來的宏偉意境,更顯示出詩人期盼祖國統壹的宏大抱負和博大胸懷.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此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同時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寫出了新舊事物之間相互交替的辯證關系,表現了詩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沈.   3.《次北固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寫得恢弘闊大;下壹句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大景象表現出來了.   4、《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野草才能沒馬蹄.”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這四句是此詩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亂花”、“淺草”來寫西湖早春的美景.“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出事物在發展變化之中.   5《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詩人描寫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動中寓靜表現“驚鵲”和“鳴蟬”的情態,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6、《西江月》“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稻花香裏說豐年的不是人,而是壹片蛙聲,詞人自己陶醉在豐收在望的歡樂之中,於是覺得青蛙似乎也在為豐年而歡唱了.側面烘托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7、《天凈沙 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給人造成壹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壹種清新幽靜的境界.12個字畫出壹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則描繪了壹種秋風蕭瑟蒼涼淒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壹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壹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刻畫了這樣壹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壹匹瘦馬,迎著淒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盡天涯遊子之悲”.   8、《望嶽》“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鐘”字將大自然寫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險”,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9《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10、《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壹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壹則觸景生情,壹則移情於物,詩人觸景生情,移情於物,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11、《歸園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句話看似平淡,但對“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蘊含了不要在那渾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12、《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段話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壹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那裏寬闊無邊沒有什麽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壹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下面壹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確.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壹種淒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13、《渡荊門外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隨”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畫出了壹幅氣勢磅礴的萬裏長江圖.   1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沈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沈舟之側千帆競過,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以物喻人,壹改前面低沈的情調,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誌和樂觀的精神,蘊含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   15、《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反說其事,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借古諷今,告誡統治者不討寄希望於僥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時、才能無法施展的怨悵之情.   16、《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來,人難免壹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生取義,壹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報國的決心,充分體現了詩人崇高的民族氣節.   17、《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詞人把酒問月,問人生,借月之盈虧終於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世事自古就難以完美無缺,人們應當以豁達的胸襟去面對.   1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只希望兩人平平安安,雖然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詩可用來向離別親友表達誠摯的慰問及祝願.“道盡千載離人之心”,是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   19、《山坡羊 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此三句描寫潼關的雄偉氣勢,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然後用“表裏山河”壹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與議論.   20、《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道出了作者對歷史的評判,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21、《飲酒》:“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也僻靜了.這句詩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處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嘈鬧是客觀上的存在,誰也無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從自我心靈上擺脫它,只要心靈脫俗,主觀上便能夠超脫現實,鬧中取靜.   22、《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之時無意間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壹體了.表現閑適自得的生活情趣.   23、《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盡管前路阻礙重重,但總有壹天,可以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這兩句詩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倔強的個性和執著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後人常以這兩句詩自勉或鼓勵他人執著追求理想.   24、《望嶽》“會當臨絕頂,壹覽眾山小.”寫出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壹切的雄心和氣概,具有壹定的生活哲理.這兩句詩至今還被人們廣泛用來勉勵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壹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   2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在這狂風暴雨襲擊的秋夜,詩人不僅僅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他發出的是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疾呼.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偉大品質.   26、《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風怒號”三字起勢迅猛,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壹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壹句不僅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詩人好不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故意同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怎能不使詩人萬分焦急?2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寫雪後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動人.壹片銀白的世界.變成壹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明麗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後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忽”字表現了詩人之喜.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28、《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兩句詩被人廣為傳誦.意思是說落花並非無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麗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換來又壹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詩中的“落紅”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雖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沈淪,仍要為國家與民族貢獻力量.表現詩人甘願奉獻,犧牲自己的情懷.   29、斜暉脈脈水悠悠.(《夢江南》)表面寫水,實際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註目的眼神,情景交融.   30.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範仲淹《漁家傲》  這兩句寫出了塞外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壹座孤城,表現了邊塞淒涼蕭條的意境.展現了壹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境界開闊.“孤城閉”三字反映了宋朝守軍軍事力量的薄弱.   31《漁家傲》:“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壹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裏的鄉愁呢?但自己還沒有像竇憲那樣打敗匈奴勒石記功,所以還沒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誌難酬的憤懣心情.   32、《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通過擬物,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以奇特的誇張手法表現濃重的哀愁.   3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作者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誌.   34、《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作為<詩經>首篇首句,流傳千古,盡人皆知. “好”字為第三聲,是美好優秀的意思,並不是喜好;“逑”是配偶,並不是追求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雎鳩在水中歡快鳴叫,成雙成對.容貌美麗、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侶.以雎鳩鳴叫起興,引出所詠內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統攝全詩.   35、《夜雨寄北》“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壹天在西窗之下同妳壹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妳的心情.這兩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設想回長安、晚上與妻(壹說友)剪燭夜談的情景,表達了相思之情.“剪燭西窗”已作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成語.   36、《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即使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是離別愁情.這幾句話直抒離愁之苦,抒發了作者壹腔懷舊之情.現在多用來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   37、《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用“來”與“去”對比,以“來”反襯“去”,表現詩人惜春的心理,也讓人他生活的空虛、無聊.此二句用景物描寫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很細膩,很生動.   38、《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壹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是動中即景,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後常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比喻人在困難時會出現新的轉機和希望)   39、《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句詩含蓄委婉而感情熾熱,詩人以“春蠶”、“蠟炬”為喻,並運用諧音的方法,創作出了這膾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壹說內心狀態,壹說外部表情,以形象語言來表達海枯石爛而矢誌不變的愛情.同時,也用來謳歌無私奉獻的精神.   40、《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借月傳情.深切的抒發了對友人的牽掛之情.   4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只要四海之內有妳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這是詩人勸慰友人不要為離別而悲傷,而要心胸豁達,坦然對待.這兩句詩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於哲理,壹洗以往送別詩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42、《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寫山村風光.由近漸遠,景色越來越開闊,寫出了壹派清幽恬靜的氣氛,抒發了壹種愉快的心情.   43、《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復歸於渺然的憂思而益發深沈.不能自已.由上聯的寫景引出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愁緒.   4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面批評歌女,實際上批評縱情聲色、醉生夢死的頹靡世風,批評了沈溺於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   45.《龜雖壽》“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老力衰的千裏馬雖伏在馬槽上,但它的誌向仍是日行千裏;懷有雄心壯誌的人雖到晚年,但雄心壯誌不改,慷慨依舊.用“老驥”作比喻,表達了詩人為統壹全國而繼續奮鬥的雄心壯誌.表現了詩人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和豪邁氣慨.後人常用這幾句比喻人面對暮年,仍保持壹種生命不息、鬥爭不止、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46.《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註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詩句通過明凈的池塘和流動的活水之間的關系說明壹個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知識,思想觀念才能不斷更新,頭腦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績.   47.”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賴”即“無賴”貶詞褒用,表現小兒活潑可愛的情狀,充滿愛憐之情.“臥”字使小兒剝蓮蓬時的天真、頑皮躍然紙上.   48、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不怕困難的豪邁氣概與堅強意誌.   4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只有幾百年而已,這實則表達了詩人主張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舊.   5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壹反過去描寫秋景蕭瑟的感傷情調,以為秋日勝過生氣盎然的春天,表現了壹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51、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人生衰老嘆息,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豁達胸襟.52、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後禪院》)“曲”、“幽”、“深”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描繪出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二句暗示的意義多於寫實的意義,不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現了華夏文化那種對曲折美、搖曳美的追求,易於喚起了讀者的生活體驗.   54、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有身家無寄的渺茫感,有被逐於朝廷失意感.而後壹句則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馬不願前行,實際正是人不願前行的外化描寫.這兩句將眼前景與心中情完美統壹.   55、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別雲間》)深沈、強烈地表達了英雄失路之悲.   5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道出了人月無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給人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表達了對親人的美好祝願,喚起了人類普遍情感體驗.   57莫道不消魂,簾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麽能不令人傷感呢?運用發問法,醒人耳目.“簾卷西風”.既寫人又寫景.創造了壹個淒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黃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58、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雁門太守行》)“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機將至,背水壹戰、戒備森嚴的悲壯氣氛.第壹句可引申為情況危急.   59、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風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風雨,也象征著風雨飄搖的宋王朝,“夜闌”指夜深,標誌了“思”的時間長度.表達了詩人日夜不忘恢復國土,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   60、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蒸”顯示出洞庭湖豐厚的積蓄,仿佛廣大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才顯得那樣郁郁蔥蔥.“撼”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這兩句詩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因此,它被世人譽為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並舉的吟詠洞庭湖的名句.   6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這兩句詩把愁苦的心情通過比喻表達得非常生動形象.用刀切斷水流,結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緒難消: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後反而更引發內心的愁苦、憤懣,   6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無言”而又“獨上”,使人看到壹個孑然壹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連月也不是圓月.而是殘缺之月,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淒清.   6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浣溪沙》  詩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   64、《滁州西澗》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壹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