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未來的社區是什麽?

未來的社區是什麽?

妳好,不知道妳問的這個問題是指南湖未來的小區嗎?下面我就這個話題回答妳。

2019 8月13,甌海區南白象街道,“南湖未來社區”項目壹期已拆遷清場,正在進行項目招投標。預計6月份開始10。三年後將建成集鄰裏享受、生態集約化、智能服務於壹體的南湖未來社區(以下簡稱南湖社區)。

這個“未來社區”會是什麽樣子?杜文記者采訪了該項目的負責人和計劃的起草者,為妳揭開神秘的面紗。

未來的社區是什麽?

未來社區是今年浙江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是指以社區全生活服務鏈需求為核心,以未來鄰裏、教育、健康、創業、建築、交通、能源、物業、治理等九大場景創新為導向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目前,鹿城紀信社區、龍灣富春社區、甌海南湖社區、永嘉雅林社區已入圍第壹批省級未來社區試點提案,位列全省第二。

南湖社區以“唐河文化社區”為主題,通過TOD(公共交通導向發展)雙創復合中心開發、智慧生態生活區建設、唐河民俗博物館展區建設、工程總承包(EPC)推廣等四大舉措,力爭形成智慧宜居水鄉、民俗文化博覽、TOD多功能融合三大特色,打造文化傳承、生態健康的未來水鄉社區。

九項特殊服務詳情

項目實施方案起草人、文旅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規劃院副院長李超分別介紹了9個場景。

未來的鄰裏場景設計將提供多層次的鄰裏交往空間。

“我們設計以‘社區是城市文化公園’為基礎,建設‘沒有圍墻的開放社區’,把社區變成區域內的文化公園,讓社區周邊的人也能來社區享受它的公共服務。”李超說,這裏設計了不同層次的鄰裏交往空間,比如鄰裏互助生活空間。通過構建“服務換積分,積分換服務”的鄰裏貢獻積分機制,制定鄰裏公約,建立鄰裏社區,形成遠親不如近鄰的鄰裏* * *關系。“鄰裏貢獻積分機制在新加坡等國家非常普遍。人們可以參加社區誌願服務,換取積分,然後用積分換取社區的理發、托兒等服務。”

未來教育場景設計,打造老少皆宜的終身教育體系。

“目前教育服務缺口最大的主要是3歲以下幼兒服務。在這個社區裏,將建壹個24小時托兒中心。通過引入社會力量,探索臨時托育、家庭式托幼等多元化模式,實現3歲以下兒童24小時全程托育全覆蓋。”李超介紹,通過配套幼兒園、小學的建設,依托溫州中學、溫州第二外國語學校、溫州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高校,打造滿足老中青各年齡段青少年和兒童需求的教育場景。同時,通過建設城市自習室、社區“幸福學堂”、社區人才庫,搭建社區學習平臺,與溫州第二外國語學校、溫州中學、溫州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從線上線下角度享受教育。

未來健康場景設計,在家提供智能健康服務。

“以健康生活、優質醫療、幸福養老為核心,打造居家智慧健康服務。”李超表示,在健康生活方面,在15分鐘步行圈內布置健身場地和球類場地,在5分鐘步行圈內布置室內外健身點。同時建設不間斷的慢跑綠道和遊泳池。

在優質醫療方面,依托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建設,探索名醫零距離服務機制,打造醫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遠程會診的醫聯體,享受社區健康數據。“患者在家就可以通過視頻聯系社區的家庭醫生,享受醫療待遇,還可以直接聯系醫院的名醫。”

在幸福養老方面,建設殘疾人托養中心、康復站等設施,支持“互聯網加護理服務”等模式,推廣老年人健康可穿戴智能終端,推進居家養老和助殘服務全覆蓋。

未來交通場景設計,打造智能便捷的交通網絡。

“構建小區內人、車、物分層立體交通體系,實現5分鐘智能停車,10分鐘步行到公交站,30分鐘智能物流配送到家。”據介紹,該小區計劃通過室外鋪裝層、地上架空層、半地下層、地下層四個空間維度區分車流、人流、物流。

其中室外鋪裝層和地上架空層為人流承載層,半地下層為社區下沈綠化和快遞物流主要承載層,地下層為社區交通主要承載層。同時建立智能停車系統,實現五分鐘取停目標,統籌停車位資源。打造“社區家庭”智能物流服務集成系統,實現30分鐘送貨到戶。

未來建築場景設計,打造綠色智能建築。

“社區建築最直觀的驚喜應該是立體綠化。樓頂和墻面會鋪設不同層次的綠植,靠雨水實現梯度灌溉。”李超說,此外,社區TOD綜合體將依托社區壹側的首末站建設。

未來服務場景設計,提供智能管家全程服務。

“阿裏巴巴將為社區免費實施‘未來社區CIM智能平臺’。居民入住前,將在所有房屋內安裝智能終端,實現家庭的小腦與社區的中腦之間的信息溝通,實現社區的智能化管理。”李超說,這樣居民用壹點手機就能實現智能家居,操作家電;小區可以實現智慧安防,智慧運營。同時,還將構建“平臺+管家”的物業服務模式,按照基礎物業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原則,提出全生命周期物業運營資金平衡方案。

設計未來創業場景,搭建創業服務孵化平臺。

社區將推出各類人才公寓,通過定向、限價等方式,建立有利於招才引智、吸引人才的租售並舉政策機制。同時,按照“打造未來客廳”的理念,打造TOD雙創空間,提供復合型高品質創業服務空間,規劃2萬平米社區雙創辦公區。

未來低碳場景設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比如,建設集約高效的供水系統,建設節水型社區和海綿社區,推廣雨水和再生水資源利用;科學規劃布局社區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分類體系。

在未來的治理場景設計中,應在社區建立“黨建主導+社區自治”的治理機制,構建社區基金會、社區理事會、社區客廳等自治載體和空間,激發眾多主體廣泛參與社區治理。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