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xie)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壹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鹹使知聞。
2. 過秦論中的古詩回故事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肴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壹.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余威震於殊俗.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後以六合之家,肴函為官;壹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這個嗎?過秦論中蘊含秦朝失去民心,自取滅亡的句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翻譯: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這個就是點明秦滅亡的原因的主旨句子。
3. 有壹首詩詞裏面有壹句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這是哪《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何夕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首《越人歌》,清靈婉美,憂傷縹緲。是為《楚辭》的先聲。
楚辭之前,楚人詩歌流傳甚少,《詩經》裏就沒有楚風。也許先秦文學的發展就是這樣設計好的,北方的詩是入世的,家國、社稷、征夫、思婦,活生生的生活,樂在其中,苦亦在其中。
詩裏歲月看得到人間喜樂愁苦,無需想象,短小精煉,言盡意盡。生發於南方楚地的辭章卻仙氣飄逸,瑰麗奇幻。
楚地早承殷人尚鬼之風,所居江漢壹帶,山川秀異,花草芳美,似乎比之北方農耕的艱辛,這裏因為山澤之饒,魚稻之利,生活要來得容易許多。 歌聲裏自多了活潑自由的氣息,更有了真正審美意義上的詩意。
就像這首《越人歌》。有說這是中國最早的壹首譯詩。
春秋時,鄂為邑,是楚國國都之壹,楚王子子皙被封鄂君。劉向《說苑》記載,子皙乘舟,下鄂渚,泛洞庭。
駕船的越人,唱出這樣的歌來。 旁邊聽得懂越語的人翻譯成楚地語言給子皙聽。
也有說那是壹場熱鬧的舟遊盛會,百官縉紳,冠蓋如雲。在盛會上,越人歌手對鄂君擁楫而歌。
這明明是壹首憂傷的情歌啊,怎會有這樣喧鬧的背景?所以我更喜歡那個浪漫而憂傷的故事。子皙泛舟河中,打漿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壹首歌,子皙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首美麗的情詩。
偶然的機緣他們相遇,來自身份地位迥然不同的兩個人。眾人中他是被簇擁的寂寞王子,她是打槳的船女。
遠遠的眉目相對,眼波流轉。是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應該發生在情意婉轉的古江南,雖然史家考證說此越人並不是我們熟知的吳越的那個越,似乎是華南地區的百越之地。 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這樣華美清揚的詩句合該配的是三月的煙雨江南,林木蔥翠新雨如滴,如鏡的水面如女心微漾。
那是壹場註定寂寞的愛慕。清淩的晨間或是向晚的夕陽,無人的渡口或是寂寂的林間,她再唱,唱給自己聽,無人相和的歌聲,應著壹波壹波的心事漸漸散落破碎。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妳的生命是我永遠無法企及的世界,我是被妳的裙裾拂過的竹枝,從此染上妳的青幽落寞。
生命裏原本就有這樣壹些不由選擇的相遇和無從選擇的憂傷。愛是上天對人的懲罰。
壹但驚覺,終身不再有免疫力,風吹草動都是心波蕩漾。 我但願妳是從來就不知道愛情的滋味。
那樣妳可以像個孩子有著渾然的抵禦力,天真的快樂。想起妳心裏是暖暖的風拂過,如果天見憐,再給我壹次為妳撐槳的機會。
渡妳到那個叫幸福的彼岸。
4. 描寫關於土地的詩句有哪些1、《點絳唇·厚地高天》
近現代:王國維
厚地高天,側身頗覺平生左。小齋如舸,自許回旋可。
聊復浮生,得此須臾我。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
譯文:置身於高天厚地之間時,我會漸漸地覺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順。不過好在我還有個小船般的書齋,在其中可以信馬由韁,任我發揮。
姑且在這浮幻的人生中,暫時獲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獨自坐在經霜後的樹林中,看那些紅葉紛然墜落。
2、《送周主簿任南城》
明代:羅玘
烝黎戀門閥,不厭土地薄。
神泉粗可釀,出境配靈藥。
譯文:連山抱著如環,經過水環繞城墻墻腳。軍州自古設置,小城鎮舊附郭。老黎戀門第,不滿足土地薄。神泉大體可以釀造,出境配靈丹妙藥。
3、《津陽門詩》
唐代:鄭嵎
湟中土地昔湮沒,昨夜收復無瘡痍。
戎王北走棄青冢,虜馬西奔空月支。
譯文:湟中土地過去湮沒,昨天晚上收復無創傷。戎王逃棄青冢,敵人的騎兵向西逃奔空月支。兩逢堯年難道容易偶然,希望老頭頤養豐皮膚肌肉。
4、《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宋代:範成大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譯文:家鄉土地山丘哪個地方都可以栽種楸樹,我扛著鋤頭帶著壺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傳說中的醉仙劉伶。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鐵門檻顯赫和長久的家世那樣福祿長壽,最終也就是落得壹個土饅頭似的墳丘。
在這凡俗世界裏最終如同佛家說的大三災中火劫後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壹個皮囊,最終歸葬本原,回歸故鄉。螻蟻這樣的小蟲,和烏鳶這樣的大鳥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對著秋風拍掌賞菊感受這秋天的美好。
5、《登夏州城樓》
唐代:羅隱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
萬裏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譯文:我獨自壹人倚偎高樓悵然遠望,無限寒意的邊城戍旗飄揚獵獵生風。萬裏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這土地上千百年來有多少戍邊英雄為國獻身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