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思鄉詩高中

思鄉詩高中

余光中:帶走壹首詩,留下壹絲鄉愁。

余光中,出生於1928,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和翻譯家。代表作有《鄉愁》、《聽冷雨》、《白玉苦瓜》等。他的詩歌深深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的現代精神融為壹體,意象奇特,節奏優美,字裏行間透著壹種生動的神韻和任俠之風。2017 12 14,文豪病逝於臺灣省,享年89歲。

臺灣省的Y先生。

余光中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最早是由詩人流沙河介紹的。流沙河是《明星詩集》的編輯。壹天,他在香港收到了劉繼昆的壹封信。劉繼昆說臺省的詩好,有壹首余光中特別好。流沙河從劉繼昆寄來的詩集裏讀到余光中,被深深地震撼了。在1982中,Star介紹了余光中。

當時,流沙河寫信給余光中表示敬意。余光中回了信。流沙河記得信裏的字跡很方正,認真堅定,壹絲不茍。余光中在信中說:“在海外,當妳在晚上聽到壹只蟋蟀時,妳會認為它是妳在四川農村聽到的那只。”信中對故國的思念觸動了流沙河。流沙河寫了《那只蟋蟀》來回答。這首詩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成為很多人高中時期的記憶。從這首詩中,我們加深了對臺灣省“Y先生”的印象。

鄉愁,人為什麽會哭?

1971年,43歲的余光中在臺北廈門街的故居寫下了《鄉愁》,這也成為他傳唱最廣的思鄉詩。“當時是1972,文革沒有結束。我在臺灣省的時候,覺得回大陸是不可能了,心情很淒涼。所以在這種壓力下,我寫了《鄉愁》。”

他的朋友稱贊他:“這麽快就寫出這麽好的詩,太有才了。”余光中說:“妳不知道,這首詩在我心裏已經二十多年了。”

余光中出生在南京,但當他年輕的時候,他跟隨他的母親,並努力生存。二十壹、二十二歲時,隨父母移居臺灣省。他離家越久,就越想家。

余光中的《鄉愁》之所以成為壹部名著,就在於它運用了意象群來表達鄉愁。如同音樂中的回旋,鄉愁反復表達著同壹個主題。鄉愁是壹枚郵票,壹張船票,壹座墳墓,壹條海峽。這些不同的圖像反復吟誦著同壹個情感。形象不斷擴大、延伸、放大,從郵票到門票到墳墓到海峽,鄉愁被放大了無數倍。這個鄉愁不是壹個人的鄉愁,而是壹群人,壹群人,壹代人的鄉愁。

新古典美學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壹如既往的高。”這就是梁實秋眼中的余光中。除了詩歌和散文,余光中在文學批評和翻譯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聲稱自己有壹個“四維空間”。人們最熟悉他的詩。

在眾多詩作中,他最重視白玉苦瓜,是為他在臺北故宮看到的珍貴文物——白玉雕成的苦瓜而寫的:“難以相信只剩下玻璃的奇跡/我仍受來世祝福/我在時間外的奇光中成熟,壹個自足的宇宙/飽滿無懼腐朽,壹個仙果/不產於仙山,產於人間/久腐朽。”

這首詩標誌著他的新古典主義美學觀的形成。什麽是新古典主義?就是吸收古典文學形式上的優點,如運用典故、強調節奏和韻律,同時大膽調用現代生活中的“默會知識”來投射意象,準確細膩地表達現代人的審美心理感受。以《聽冷雨》這篇文章為例,“聽冷雨。看那場冷雨。聞壹聞,冷雨,舔壹舔,冷雨。”既有古典的審美意象,又有現代的冷峻憂郁,甚至語言的節奏也如雨。而第壹部充滿人道主義溫情的《算命瞎子》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蕭瑟的胡琴拉長了下午,小街小巷沒有壹個顧客;他又抱住胡琴,向黃昏抱怨:空走壹天,只賺寂寞!”

他說:“我試圖在這類作品中把中國的文字壓縮、展平、拉長、銳化,又把它們拆開放在壹起,折來折去,以此來檢驗它們的速度、密度和彈性。我真想在中國人物風爐裏做壹個丹。”

“我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認識,雖然余光中在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三次赴美留學或任教,也學過開車,也愛上了甲殼蟲,但那種揮之不去的中文之美仍在他心中揮之不去。“我後來在臺灣省寫了很多詩。我壹會兒寫李廣王昭君,壹會兒寫屈原李白,荊軻刺秦,壹天壹天地贊美傅...我突然意識到,這些都是我深深的‘中國情結’的表現。”

他寫李白“酒入奢腸,七分成月光/余三分成劍氣/繡口吐時,半盛唐”;寫李廣,“兩千年的風沙吹過/壹個鏗鏘的名字留下/他的蹄聲敲響了大戈壁的寂靜”。

余光中曾說:“這些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僅將文言文的優點融入白話文,還在字裏行間呼喚唐朝的靈魂,經常與杜麗、劉漢、甌塑對話,經常在洶湧澎湃的西化大潮中撐起中國文學的中流砥柱。無論我在哪裏,都是中國:壹個讀者應該有這樣的信心。”可見,余光中的鄉愁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更是歷史文化意義上的。

中國文化壹直是余光中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他曾說:“我的詩,壹定要和流動的長江壹樣的節奏,從廈門的小作品到高雄的後期作品,從來沒有停止過。我筆尖汩汩流出的藍色墨水,遠在汨羅江上遊。在民族詩歌的接力賽中,我手裏的這根棍子來自李白和蘇軾的彼岸。好像上面還有他們的手心溫度,但它不能落在我手裏。”現在,寫鄉愁的詩人走了,他成了我們永遠的鄉愁。

余光中語錄

關於好的寫作

說到好的文筆,其實指的是好的作家。壹個好作家的重要性是什麽?是他的母語能保持他的活力,靈活性和想象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創作建議

在中國做作家,必須熟悉兩個傳統:壹個是中國的古典文學,自《詩經》以來的偉大傳統;另壹個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小傳統。除了大大小小的傳統,再加上外國文學的修養當然更好。這是我的三張王牌。

關於如何弘揚當今中國文化?

要保存中國文化,我們不能只是回到古代。純粹的復古不壹定能振興甚至保存文化,因為傳統不僅僅在博物館,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人們互相尊重、信任、原諒。這些都是文化傳統。

論文化與科技的關系

技術忙,文化閑。懶惰不是懶惰和懶惰。無所事事就是沒有壓力也能激發靈感。我寫過兩句和廣告壹樣的話:科技催未來快來,文化勸歷史慢走。

(首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