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李白贈王倫說起
李白坐在船上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送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沒有王倫送走我的愛那麽深。
翻譯
李白上船正要離開,突然聽到岸上傳來送別的歌聲。
就算桃花潭深達千尺,也比不上王倫的《送別我》。
做出贊賞的評論
他對王倫的深情相送表示感謝。用“深千尺”的池水比喻告別,形象生動,並加了“不到”二字,增強了詩的動人力量。這首帶有明顯民間風味的詩,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平凡的風景作比喻,寫出了他對朋友真摯的感情。
創作背景
李白在涇縣(今安徽省)桃花潭遊玩時,附近賈村的王倫經常用自己釀的酒招待李白,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歷代出版的《李白集註》、《唐詩三百首》、《唐詩全集》,都認定王倫是李白在涇縣遊歷時遇到的壹個普通村民。這種觀點壹直延續至今。今安徽學者王光澤、先後對王氏宗譜、王氏宗譜、涇縣王氏續支樹進行了研究,確認“王倫,又名,為唐人。開元天寶年間,王倫為涇縣知縣,李白“等他,不忍離他”(詳見《李白日記》第二輯李瑟娥子龍《關於王倫》)。根據這首詩或為李白訪問時,王倫住在桃花潭。李白天寶十三年(754)從廣陵、金陵到宣城,所以這首詩應該不會早於之前。
據清代袁枚《園中詩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英雄王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住在南陵伯李家中,十分高興。他給李白寫信:“妳的旅行怎麽樣?這裏有十裏桃花。妳的飲料怎麽樣,先生?這裏有上千家酒店。”李白愉快地走了。到了涇縣,李白問王倫桃園飯店在哪裏。王倫答道:“桃花是潭水之名,並無桃花。萬家是姓萬的老板,沒有萬家酒店。”李白笑道:
李白臨行那天,王倫送給李白八匹名馬和十捆綢緞,並派仆人上船。在家餞行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壹只小船。船正要離開岸邊時,他突然聽到壹首歌。李白回頭看見王倫和許多村民在岸邊行進,唱著歌為他送行。主人深厚的友誼和簡單的送客形式讓李白非常感動。他馬上鋪開紙墨,把這首詩寫給了王倫。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季承(待考),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時,他隨父親搬到了建南省綿州市。李白有壹千多首詩,其中《李太白集》代代相傳。他於762年去世,享年61。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