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壹月的詩句古詩詞

關於壹月的詩句古詩詞

1. 關於壹月的詩句

關於壹月的詩句 1. 形容1月的句子有哪些

1、壹月的時節,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壹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

我不禁想起壹句詩“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 2、伴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度過了壹個浪漫的聖誕節,側耳傾聽,新年的腳步聲更近了。翹首東望,在時光的隧道中姍姍走來壹個晶亮晶亮的日子,讓我們輕輕向她招手: 新年,妳好! 3、壹月,天寒地凍,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傑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壹樣調皮,壹會兒落在屋檐下,壹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4、壹月,又壹個新年的臨近,時光像雪花融化了壹樣悄悄流走,融化了我生命中的壹部分。但是有些東西是無法離去的,那就是快樂。

因為,有妳們與我同在。

再見了,漫天紛飛的雪花! 5、壹月,萬裏雪飄。

望著濃濃的夜色,我仿佛聽見遠處正響起雄渾的新年鐘聲。若隱若無,忽近忽遠。

那或許是中華世紀壇的鐘聲,或許是秦淮河畔的鐘聲,或許是姑蘇城外的鐘聲,或許就是不遠處弘法寺的鐘聲……此時此刻,那裏應該是人山人海,笑語滿天,歡樂的人們正在迎接新年的到來。如果沒有那些年的狂妄,如果沒有那壹時的迷茫,我也不會變得如現在這般喜歡遠離喧囂、獨自靜處,也會位列其中,與人***舞…… 基本信息:1月是壹年的第壹月。

1月是陽歷年中的第壹個月,是大月,***有31天。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三個月。

本月的節氣:小寒、大寒 英文中的1月(January)來源於古羅馬的守護神雙面神傑納斯(Janus)。他有兩副面孔,前面壹副註視未來,腦後壹副回顧過去。

農歷壹月 別稱:我國農歷壹月別稱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開歲、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各別稱來源及涵義如下: 孟春 根據《國語辭典》:孔穎達.正義:“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

顯然,“孟春”稱呼將新歲首月看做春季之始。據《呂氏春秋通詮》所載,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壹月為孟春,第二月為仲春,第三月為季春。

正月 “正陽之月”。原指我國古歷( 夏歷、殷歷、周歷)壹年的第壹個月,即通常意義上的歲首。

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殷歷以建醜之月為正月,周歷以建子之月為正月。自漢武帝以來僅指夏歷壹年的第壹個月。

2. 關於1月到12月的詩句

1-12月的詩詞: 正月晴和風氣新,紛紛已有醉遊人。

(唐·白居易《早春持齋,答皇甫十見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唐·韓愈《春雪》)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唐·李白《塞下曲》)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唐·白居易《長恨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覺三更布被輕。(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韻》) 十壹月中長至夜,三千裏外遠行人。

(唐·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漢·無名氏《別詩》) 壹年有十二個月,壹年也分四個季度,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是指地球壹年的四個季節,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產生的結果。 四季的由來: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壹個23度27角分的傾角。

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春季:春季,是指我國農歷從立春到立夏這壹段時間,即農歷壹、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濕。

夏季: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壹段時間,即農歷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夏季的氣候特點即炎熱,是壹個酷暑蒸人的季節。

秋季:秋季,是指從立秋到立冬這壹段時間,即農歷七、八、九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幹燥,人們常以“秋高氣爽”、“風高物燥”來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於農歷的立冬,止於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即農歷的10、11、12月。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冷、萬物雕零,壹派蕭條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來講是有星座的學說。

水瓶座:1月21日 - 2月19日 雙魚座:2月20日 - 3月20日 白羊座:3月21日 - 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 - 5月21日 雙子座:5月22日 - 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 - 7月22日 獅子座:7月23日 - 8月23日 處女座:8月24日 - 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 - 10月23日 天蠍座:10月24日 - 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 - 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 - 1月20日

壹年有十二個月,壹年也分四個季度,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指地球壹年的四個季節,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產生的結果。

四季的由來: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壹個23度27角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春季:春季,是指我國農歷從立春到立夏這壹段時間,即農歷壹、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濕。

夏季: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壹段時間,即農歷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夏季的氣候特點即炎熱,是壹個酷暑蒸人的季節。

秋季:秋季,是指從立秋到立冬這壹段時間,即農歷七、八、九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幹燥,人們常以“秋高氣爽”、“風高物燥”來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於農歷的立冬,止於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即農歷的10、11、12月。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冷、萬物雕零,壹派蕭條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來講是有星座的學說。

4. 從壹月到十二月的詩句

壹月壹回同拜表,莫辭侵早過中橋.---白居易《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絕》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岑參《喜韓樽相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壹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八月湖太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十壹月中長至夜,三千裏外遠行人.---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高適《見薛大臂鷹作》。

5. 描寫含有月份的詩

壹月壹回同拜表,莫辭侵早過中橋。---白居易《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絕》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岑參《喜韓樽相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壹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十壹月中長至夜,三千裏外遠行人。---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高適《見薛大臂鷹作》

6. 描寫月的詩詞,名句

繪月類(帶“月”字的詩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李白《把酒問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唐·李白《關山月》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唐·李白《子夜吳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宋·王安石《春夜》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宋·嶽飛《池州翠微亭》

***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唐·王維《酬張少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唐·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行人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溪雲初起月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鹹陽城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寓意》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7. 描寫月的詩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嶽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子夜吳歌(三)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裏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壹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月夜》 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霜月》 (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蘇幕遮 範仲淹 碧雲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壹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裏***嬋娟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詠月辭賦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

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裏, 斂著眉兒長嘆。

惹起舊愁無限。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 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遊。

槁稭申酬,輪 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

8. 有關於月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12.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1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14.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1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6.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17.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18.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尊還酹江月。(蘇軾 念奴嬌大江東去>)19.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20.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21.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22.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2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風飄荷葉月亮,多麽美麗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們無不愛月、賞月、詠月。中國詩歌史上究竟有多少詠月詩作,如同“明月幾時有”壹般令人難以作答。

不過,有壹點可以確定,那便是自古詠月詩人多,詠月詩更多。“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詩經·齊風·雞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見《詩經·陳風·月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詠月詩句。

從詠月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別名、代稱。最常見的有——月子:“月子纖纖雲裏見,吳江不盡莫湖來”(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別家六見月牙新,萬裏風霜老病身”(金·張澄:《和林秋日感懷寄張丈禦史》) ;月魄:“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唐·高適:《塞下曲》);月輪:“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唐·王昌齡:《春宮怨》);月桂:“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南朝·陳·張正見:《薄帷鑒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應在吾家紫石屏”(宋·歐陽修:《中秋不見月問客》),等等。

詠月詩,大都著意描繪月亮的形狀。在詩人們的筆下,新月是彎彎的,其形如玉鉤:“玉鉤斜傍畫檐生,雲匣初開壹寸明”(唐·趙嘏:《新月》),“夜來江上如鉤月,時有驚魚擲浪聲”(唐·崔道融:《秋霽》);其狀如彎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樣像女子的眉毛:“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而滿月則是圓圓的,李白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盤”、“瑤臺鏡”狀寫月圓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潔;蘇軾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中秋月》),也是用玉盤比喻月亮,描繪頗為形象具體。

月亮皎潔明亮,這在詠月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雜詩》),著壹 “素”字,直寫月之皎潔明亮。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白石灘》),“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裏館》),李白的詩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月夜與客飲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潔明亮。詠月詩中也有不少是借助於比喻、映襯手法描繪月之皎潔明亮的。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納涼》),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李益的“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聞笛》),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潔。趙嘏的“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樓感懷》),這是以清澈的江水與皎潔的月光相互映襯,突出月明。

北朝詩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舟中望月》),這是以雪的潔白、沙的反光映襯月光的皎潔明亮。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蕎麥花白如雪來襯托月光的皎潔明亮,別有壹番韻致。

壹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詩人們的筆下,不同季節的月則分別與不同的物象連在壹起。

春月,往往與梨花等物象、與青春的氣息連在壹起:“壹樹梨花壹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唐·無名氏:《雜詩》);“日暮歸來春困重,秋千閑在月明中”(元·貢性之:《暮春》)。夏月,常常與荷花等物象、與納涼相聯系:“四顧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