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1日,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血腥鎮壓南非黑人在沙佩維爾鎮舉行的和平遊行,造成69人死亡,180人受傷。1966年,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的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每年3月21日,世界各國都將舉行各種活動,聯合國有關機構將發表公報或舉行特別會議,以紀念“沙佩維爾慘案”事件,呼籲國際社會反對種族歧視。
二、世界森林日
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裏弗島大會上,西班牙提出倡議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林業節,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該倡議得到壹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確認3月21日為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世界林業節”)。有的國家把這壹天定為植樹節;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註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三、世界兒歌日
1976年在比利時克諾克的兩年壹度的國際詩歌會中創立了世界兒歌日,由13歲以下的兒童每年在3月21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春分)——春天到來的第壹天舉行慶祝活動。主題是:關愛兒童、締造和平、消滅戰爭、建設家園。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和支持。每年這壹天,各國兒童組織、教育機構用各種形式慶祝這壹節日。我國從1999年開始,每年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慶祝世界兒歌日。
四、世界詩歌日
自1999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每年的3月21日為“世界詩歌日”(World Poem Day)——無論民族、無論膚色、無論年齡,凡是熱愛詩歌、創作詩歌的人們,都將每年的這壹天,視為全世界詩人自己的節日。目的是希望為世界各地人們舉辦的各項詩歌活動提供壹個契機,進而能夠帶動人們開展不同層次的詩歌運動。同時,“世界詩歌日”的出現,也有利於小出版社進入圖書市場以及年輕詩人作品的出版;有利於人們回歸吟唱傳統;有利於詩歌通過“和平、非暴力、容忍”這樣的主題活動,與戲劇、舞蹈、音樂以及繪畫等藝術形式開展對話、拉近距離;有利於詩歌摘掉“過時”的帽子,讓全社會重新感知和認識詩歌的價值。
五、世界睡眠日
唐寅在古稀之年曾有打油詩:“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壹半又在夜裏過……”睡眠在人的壹生中占據了大部分時間,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註,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於2001年發起了壹項全球睡眠和計劃,並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將世界睡眠日定在3月21日,是因為這天是春季的第壹天,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中國睡眠研究會自2003年將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