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雪中射白鹿笑書是什麽意思?

雪中射白鹿笑書是什麽意思?

香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在14中篇小說中為自己寫了壹副對聯:“飛雪拍白鹿原,笑書神夏倚園。”分別拿14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標題的第壹句話,在金庸迷心中廣為流傳。

金庸先生是香港武俠小說的大師。在網友悼念金庸先生的文章中,被提及最多的壹句話就是“飛雪拍白鹿原,笑書,倚園。”那麽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詳情01香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為其14中篇小說所寫的壹副對聯:“飛雪拍白鹿原,笑看童話,倚花園。”它們是《飛狐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八龍》、《射雕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山公爵》、《笑傲江湖》、《劍的傳說》、《射雕英雄傳》、《俠客》、《屠龍記》、《沾皇族血的劍》、《屠龍記》。

金庸,原名查,1924年3月出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曾任報社記者、編輯、編劇、電影公司導演。《明報》1959年在香港創刊,出版報紙、雜誌和書籍,1993年退休。著有《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屠龍記》、《八龍》等武俠小說。,作品被翻拍多次。2018 18年10月30日下午,武俠巨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武俠小說經歷了舊版本、新版本、新改版三個版本。1955到1972的手稿叫老版,主要在報刊上發表,也有很多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可能已經散了。從1970開始,金庸開始修改所有作品,1980全部修改;這是新版的,書名是《金庸作品》。1999年,金庸恢復修訂工作,改稱新修訂(或世紀新修訂)。截至目前,除《鹿山公爵》外,所有新版均已完成。每壹次改版,劇情都有變化。新修訂版本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化,引起了很大反響。目前海峽兩岸三地的出版由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取代原三聯書店)、臺灣的劉源出版社和香港的何明社授權。

熟悉金庸小說的人很容易知道,這幅對聯是由金庸十四大武俠小說書名的第壹個字組成的。其實這幅對聯很形象,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魯迅的壹些觀點。

05飛天——飛狐傳奇(1960)

《飛狐傳奇》主要講述了雪山英雄胡斐的飛狐成長過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小說的主人公胡斐是故事的中心,講述了胡斐在追捕馮天南的路上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他與程靈素和袁紫衣的愛情。這本書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不過是後來寫的。兩者是相互聯系的,但不是完全統壹的。這本書裏,人物更多,人物更豐滿。這本書在金庸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藝術成就上堪稱傑作。

雪山飛狐(1959)

《雪山飛狐》以苗人鳳、胡壹刀為主角,通過包書、苗人鳳之女苗蘭若、平阿四、陶百歲之口,講述了若幹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暴,並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江湖恩怨、尋寶以及美人對英雄的愛戀。這部小說有兩條重要線索,屬於雙線結構,真實人物很少在前臺表演。

連連季承(1963)

《連城訣》最早刊登在新加坡《明報》和《南洋商報》1963聯合發出的《東南亞周刊》上,標題為《蘇心劍》。它講述了狄雲,壹個農民的兒子,因為他的簡單本性而壹再被冤枉和欺騙的故事。歷經磨難,他終於看破險惡的世界,回歸自然。書中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人物性格鮮明。

天天巴龍部(1963)

小說《田補》始於1963,歷時四年完成。* * * *前後三版,2005年第三版,六稿修改,結局大變。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國之間的武林世仇和* * *從哲學的角度審視和描寫人生和社會,展現了壹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卷。其離奇曲折、牽涉人物眾多、歷史背景廣博、武打場面龐大、想象力豐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書名出自佛經,意為“世間壹切眾生”,象征世間壹切眾生,背後籠罩著無量超然的佛法。書的主題是“人無不義,眾生皆惡”,作品風格瑰麗悲壯。是壹部具有強烈人性和悲劇色彩的史詩巨作。

射擊-射雕英雄傳(1957)

《射雕英雄傳》最早於1957-1959在香港商報連載,後收錄於金庸作品集,是金庸神雕三部曲的第壹部。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至成吉思汗去世(1227)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對金國和蒙古的鬥爭,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民族主義色彩。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眾多,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塑造和情節安排上,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壹味傳奇、以人物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以人物統領故事,根據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來設定情節,從而使小說達到了雖驚艷卻精彩的場面。《射雕英雄傳》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俠文化的贊歌”。

白——西風呼嘯的白馬(1961)——附《雪山飛狐》短篇

白馬嘯西風1961年10月-110月連載於香港明報。是壹部以“愛”為主題的小說。這部小說以金銀劍三夫人上官虹、白馬被害為開頭,通過“呂梁三傑”追溯高昌迷宮地圖,鋪開了與蘇普、賈君馬、瓦拉克等人的愛恨情仇,穿插了蘇魯克與大盜韓、瓦拉克、切爾庫等人的糾葛。全篇緊扣《高昌迷宮》的情節焦點,展開了壹系列漢族人與哈薩克族人的感情與欲望的較量。小說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武俠的描寫上,而是似乎表達了壹種思想:大家所追求的往往不壹定是珍貴的;把握自己所有的快樂,是世間少有的境界。

鹿-鹿山公爵(1969)(密封作品)

《鹿山公爵》創作於1969-1972年間,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1689),講述了在揚州青樓長大的韋小寶,在沒有任何武功的情況下,突破江湖各大幫派,在皇帝朝臣間流竄的故事。

韋小寶的七個妻子:穆建冰、方毅、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和阿克。

笑聲-笑傲江湖(1967)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並在明報連載,完成於1969。小說講述了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故事,反映了各門派爭權奪利的歷程。小說沒有設定時代背景,“類似的場景在任何朝代都可能發生”,反映了中國人獨特的政治鬥爭,同時透露出鬥爭的哀嘆,具有壹定的政治意味。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壹波三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書——《劍之書》(1955)——第壹部小說

刀劍復仇之書於1955在香港新晚報連載,1980單行本出版。小說以清朝乾隆年間漢人反清鬥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和陳家洛之間奇怪的矛盾糾葛展開。他們壹個是親兄弟,壹個不是* * *的敵人,壹個是滿清皇帝,壹個是反清組織紅十字會的總經理。

小說將歷史與傳奇相結合,現實與現實交替,歷史筆法與詩意相結合,繪就了壹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註重人物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表情各異的人物形象。雖然與金庸後期作品相比還有不足,但與之前的武俠小說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和武俠藝術的描寫上也頗有建樹,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神雕俠侶(1959)

《神雕俠侶》是“神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寫於1959。《神雕俠侶》被收入金庸作品集。故事以南宋末年為背景,全書四十章。《射雕英雄傳》是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裏程碑。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情之頌”。

俠客-俠客(1965)

俠客(1965)最早連載於《東南亞周刊》。本文主要描寫少年史的江湖經歷。《俠客》有很多耐人尋味的點,裏面隱藏著很多“奧秘”,體現了金庸對人生、人性、生命、宇宙的新體驗。

倚天屠龍記(1961年)

《倚天屠龍記》,連載於香港《明報》1961-1962,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文章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為背景,講述了江湖中各派系、各人物的恩怨情仇,使得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與江湖中的道義、恩仇並行。

《倚天屠龍記》進壹步擴大了《明報》自《神雕俠侶》以來的影響力,牢牢吸引和固定了讀者對《明報》的目光和關註。

沾染皇室血統的雙劍(1956)

《沾皇族血脈之劍》發表於1956,收錄於金庸作品。《沾皇族血脈之劍》主要講述的是明末被冤殺的將軍袁崇煥的兒子袁承誌和他的弟子華山派,幫助破王奪取大明江山而引發的壹系列江湖恩怨。袁承誌的家族恩怨和師仇構成了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爭奪世界交織在壹起。在藝術形式上,金庸在寫作時尋求突破。他吸收了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首次在武俠小說中用倒敘來表現故事的跌宕起伏。主角夏雪宜“金蛇郎君”自始至終沒有出現。他的人生經歷、性格特征和人生經歷,都在和何的筆下展現出來。這種倒敘加插的寫作手法,也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重要區別。它的應用開創了日後武俠小說跌宕起伏的先河。

鴛鴦刀(1961)-雪山飛狐附體短篇小說

鴛鴦刀原連載於香港明報5月1961。描述了江湖上廣為流傳的鴛鴦包道的秘密以及圍繞著它的故事。小說壹波三折,語言幽默,在短短的篇幅裏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塑造了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客形象,可讀性很強。

越國少女之劍(1970)

《嶽女劍》是金庸寫的壹部短篇武俠小說,收錄在金庸作品中。金庸原本打算給“三十三個火槍手”每人寫壹篇小故事,最後只寫完了第壹首《嶽娘家的劍》,沒有收入對聯。《嶽姑娘劍》雖短,但各方面都值得稱道,是短篇小說中的精品。

越女·阿清的劍術精湛。他被範蠡介紹到宮裏教士兵,最後幫助越王勾踐報仇。暗戀與有長期戀情的石。看到的美貌,不忍傷害,漸行漸遠。小說借助歷史傳說和事實,既抒發了歷史情懷,又表現了人性的悲歌,將家國之恨與個人之愛融為壹體,給小說增添了厚重的感情和無限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