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壹詩話》作者是宋朝的歐陽修,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後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
《六壹詩話》作者是宋朝的歐陽修,中華民族最早的詩話,開後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原書只稱《詩話》,後人稱引時名之為《六壹詩話》、《六壹居士詩話》、《歐公詩話》、《歐陽永叔詩話》、《歐陽文忠公詩話》等。
古代詩論專著,壹卷,宋歐陽修撰。作者曾自註:"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閑談。"《六壹詩話》它是文學理論史上以"詩話"為名的第壹部著作。
拓展: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壹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該書***二十八則,既有遺聞軼事,也記有作者對某些詩人群體或某類詩作的感受與評騭,書中還記錄了作者詩友梅堯臣沒有寫入作品中的真知灼見。筆致輕盈平易,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至今傳誦人口,彌足珍視。
《六壹詩話》的言說方式正是“泛應曲當”,隨事生說,各則詩話條目之間的排列並沒有固定和必然的邏輯聯系。但另壹方面,《六壹詩話》卻又有其壹以貫之的詩學主張。
綜上:
壹、在“意義”方面,歐陽修主張應當事理真實,即所謂“事信”,藝術的真實應當與生活的真實相壹致,反對只求好句而不顧事理是否真實可信。如謂:“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佳句也,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
二、在“言語”方面,歐陽修主張精工雕琢,反對不加修飾而過於淺俗。其言曰:“聖俞嘗雲:詩句義理雖通,語涉淺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贈漁父》壹聯雲:“眼前不見市朝事,耳畔惟聞風水聲”,說者雲:“患肝腎風”。
三、在言與意、事理與好句之間的關系上,歐陽修主張“意新語工”。他引梅聖俞的話說:“詩家雖率(壹作主)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