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如下: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朝顏真卿《勸學》
白話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創作背景:顏真卿3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後人所作。
2、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白話譯文:古人學習知識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於慶元五年(1199年)於山陰寫給小兒子陸聿的,此時陸聿二十壹歲,正值“少壯”。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沈醉於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裏,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並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3、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南宋陸遊《讀書 》
譯文:歸老隱居的誌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淳熙四年(1177),陸遊五十三歲時,時陸遊到成都,夜晚讀書,眼神不如以前,卻依然心系黎民,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4、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南宋劉過《書院》
大意:努力學習就像是用力氣去耕田,勤勞、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即便書的 種類很多,終究會有熟讀、理解的那壹天。
作者: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
曾為陸遊、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嶽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5、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朝朱熹《觀書有感》
白話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要問為什麽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創作背景: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壹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