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初和他的叔叔項梁住在壹起。因為項梁被殺,項羽投靠到吳中,隱居在李湘村,在當地村民的保護下,秘密聚集力量招兵買馬。很快他們從江東招募了八萬子弟到李湘村附近訓練,項羽鑄造了12的金鑼來操練士兵。在出發前,項羽命令士兵們連夜將12金鑼埋在山上,以報答李湘的村民。這件12面金銅鑼做工精致,別具壹格。它分別由80%的黃金和20%的黃銅制成。鑼大如車輪,聲音宏亮。背面鑄有12生肖圖,價值連城。
據報道,“李湘村”的當地人還在李湘村修建了壹座項羽廟,供奉項羽為菩薩。全國各地都為項羽建廟,實屬罕見。因此,李湘村和項羽在歷史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關於項羽的金鑼寶藏,當地有很多傳言。據說項羽在村東的草灣山上刻了神秘的文字。相傳只要破解了神秘人物,就能找到12的金鑼寶藏,引領無數後人尋寶。那麽,傳說中的大若輪12金鑼到底值多少錢呢?
自1973以來,考古人員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掘了大量的戰車。許多戰車車輪的直徑約為65,438+0.4m。如果項羽所葬金鑼的大小就像這些輪子壹樣,那麽這些金鑼的直徑應該是1.4m左右,即使在今天,這麽大尺寸的鑼也不多見,更不用說金鑼了。
專家認為,按照當時的技術,鑄造1.4米金鑼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壹個1.4米的金鑼重1560斤,如果僅靠當時的技術水平完成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專家的這種理解可能與人們認為鑼是鑄造的,而實際上鑼的原始加工工藝是用錘子敲出來的有關。目前龔最大直徑可加工到1.5米左右,廣泛采用空氣錘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因此,專家認為,在秦末的加工工藝中,鑼的直徑最多不超過七八十厘米。也有專家質疑金鑼的含金量。依據是什麽?
這部分專家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鑼就已經出現了。起初,鑼的名字叫做相公,因為它是由響銅制成的。配方是將紫銅和錫按壹定比例熔煉得到銅,為77.5%銅和22.5%錫。然後人們用響銅鑄造各種需要發聲的樂器。比如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就是用響銅鑄造的。這些需要發聲的樂器之所以壹定要用響銅鑄造,是因為如果不使用響銅,那麽這些樂器就無法發出人們需要的聲音。
傳說項羽真的用80%金20%銅的比例鑄造了壹個金鑼。然後,他下令鑄造的12金鑼,不僅根本發不出指揮軍隊、傳遞信號的聲音,甚至軟得幾乎打不響。
所以專家判定項羽的寶藏不會是12金鑼,而是12。原因是普通人沒有考古知識,平時想象不出有什麽不尋常。如果他們想讓傳說代代相傳,就需要對寶藏有壹個通俗易懂的說法,於是說書人就用另壹個風琴的名字代替了於,那就是龔。所以,傳說中項羽寶藏的金鑼,很可能指的是另壹個相當於鑼的機關,而不是真正的鑼。
但這只是推測。真相是什麽?眼見為實,所以那張藏寶圖極其重要。
關於這張藏寶圖的民間解釋越來越多,有人懷疑它不是壹張完整的地圖。山上還有壹個或者幾個,那麽這張藏寶圖中隱含了多少八卦?神秘解讀項羽寶藏兩千多年來,無數人研究過草灣山上的文字,但至今無人能說出這些文字的含義。
據說明末清初紹興著名學者張岱為解開人物之謎,曾在草灣山住了幾個月。結果他失望了,沒能如願。張岱是中國明代的壹位作家。他愛好廣泛,很有審美能力。他喜歡遊山玩水,深諳園林布局之法;既懂音樂又懂鋼琴曲;好茶,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鑒賞水平高;精通國劇,導演,評論家都要求盡善盡美。
這樣壹位學識淵博的著名學者,卻未能探究項羽藏寶人物之謎,可見神秘人物之謎的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