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詞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詞

作為壹名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要做好導遊詞的精心準備,導遊詞是導遊進行現場口頭導遊的基礎和前提。那麽,妳聽懂過導遊的話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雲南梅裏雪山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雲南的梅裏雪山也叫王子雪山,當地藏民視其為神山。它位於橫斷山脈中段,德欽縣東北約10公裏,怒江和瀾滄江之間,北接西藏的阿東尼山,南接羅比雪山。“梅裏”在藏語中是“藥王”的意思,所以也被稱為“藥山之王”。梅裏雪山冰峰連綿,積雪連綿。在數百座山峰中,4000米以上的有27座,5000米以上的有20座,6000米以上的有6座。卡瓦格博及其周圍的雪峰被稱為“王子十三峰”。雖然叫“十三峰”,但意思是取“十三”,在藏語中是壹個吉祥的數字。其實並不是確切的十三座雪峰,而是眾多山峰的統稱。矗立在山峰之上的卡瓦爾波的海拔高度。

6740米,雲南最高峰,位於三江並流的世界自然遺產心臟地帶,是整個梅裏雪山景區的核心。卡瓦格博,藏語意為“白色的雪山”,被當地藏民稱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的朝聖聖地。傳說尼瑪派分支切是古巴的保護神。白色在篤信佛教的藏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象征。卡瓦格博自然可以引申為“神聖的雪山”。傳說卡瓦格博原本是壹個九頭十八臂的邪神,後來被蓮師開導,皈依佛門,成為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他成為樂聖寶輪聖山極樂世界的象征,是環繞群山(青、甘、藏、川、滇、藏)的眾生朝拜之地,是藏區八大聖山之壹。

在這些雪峰中,著名的有棉子峰、吉瓦仁安峰、布瓊松吉武雪峰、馬兵紮拉旺堆峰、粗貴拉卡峰和碩拉贊貴棉布馮峰。其中,婀娜多姿的線條,婀娜多姿的氣質,恰似女子纖細的面龐,相傳卡瓦格博的愛妻意為:海洋女神,位於卡瓦格博之南。也有人說米安子姆是玉龍雪山的女兒。雖然是卡瓦格博的妻子,但她思念家鄉,面對家鄉。雪峰周圍總有壹朵雲,叫做棉子羞戴上的面紗。吉瓦仁安峰,意為“五佛之冠”,是五座平而尖的山峰並排而立,位於米安濟姆峰北側,海拔5770。5米。布瓊松基武雪峰,卡瓦格博和米安茲姆之子,位於五佛冠峰和卡瓦格博之間。卡瓦格博東北部的守護神是指馬兵的紮拉王堆峰,也被稱為戰無不勝的戰神(將軍峰)。粗拉卡的意思是圓湖之上的山峰,位於斯基亞冰川冰桶之上。王子十三峰長期以來被視為藏傳佛教的神靈,故有民間傳誦的《卡瓦格博頌》、《卡瓦格博尼語》。在梅裏雪山,還有壹個噶舉派二祖噶瑪巴·希曾在這裏傳教的故事。到現在,山腳下的老人們還背誦著朗朗上口的《榮贊山神卡瓦格博頌》,這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站在雪山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祈禱。卡瓦格博神秘而傲慢。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雪山的真實面目。有時候,等的時間長了,就是沒面子。在晴朗的天空下壹覽無余是不常見的。很多時候,雲覆蓋在雪峰的頂部或懸掛在山腰上,使它顯得朦朧而神秘。這種空靈的景象讓愛德華王子的十三座山峰越來越神奇。

梅裏雪山不僅有太子十三峰,還有雪山特有的各種雪景。卡瓦卡波下面有許多冰川。其中,明永岔和四岔冰川,像兩條銀鱗玉龍,從海拔6000多米向下延伸,消失在2660米的密林中。它們是世界上罕見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的現代冰川。其中,明永岔冰川最為壯觀。這條冰川從海拔5500米延伸到海拔2700米,長8公裏,寬500多米,面積73。5平方公裏。這條冰川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低緯度、高海拔季風的現代冰川之壹。冰川附近有太子寺,建於1233,蓮花寺建於1736至1796之間。據說藏傳佛教馬寧教的祖先就止於此,香火至今興盛,信眾絡繹不絕。山腳下的土登公寺和伊瑪丁寺是藏民朝拜聖山的寺廟。每年都有來自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前來朝拜,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情,是人們探索的旅遊勝地。

在卡瓦卡爾坡的南邊,還有雨滴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在夏天尤其神奇壯觀。因為是雪水,從雪峰傾瀉而下,顏色純凈清澈;陽光普照時,水像雲壹樣蒸發,水霧把太陽襯托成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登山者的心中也是神聖的,他們沈浸在其中。

求好運,梅裏雪山冰川冰瀑引人入勝。這裏的高山湖泊、茂密的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雪域獨有的自然瑰寶。山川湖泊清澈如鏡,雪峰間點綴著山谷和森林,神秘莫測。如果有人喊,會有“呼風喚雨”的效果,所以路人幾乎都是沈默的,不願意得罪神靈。完好富饒的森林,是藏民用佛心保護的不被破壞的佛教境界。

在滇藏川青藏族人的意識裏,不拜梅裏雪山,死後就沒有好歸宿。所以轉山的人絡繹不絕,他們甚至虔誠地向前爬行。每年秋末冬初,數百名藏民手持棍棒牽羊,繞山念經,焚香轉經,令人嘆為觀止。

王子雪山以其雄偉神秘的景色而聞名。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是“世界上最美的山”。20世紀90年代,梅裏雪山吸引了許多科學探險者和登山家。從1902到1996,有來自英國、美國、日本的中型登山者攀登過雪山,但未能登頂。這些登山者和探險家使梅裏雪山聞名於世,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現在,梅裏雪山腳下已經修起了公路,交通便利。所有來德欽的遊客都有機會投入神山的懷抱,領略其獨特迷人的風采。站在梅裏雪山面前,妳只需要輕輕告訴它:我來了!不用翻經書,不用去朝拜,不用去征服所謂的雪山之巔。只要妳到了,妳理解了,明白了,就認為是正果。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2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領略梅裏雪山的魅力。

梅裏雪山概況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西北毗鄰西藏自治區,處於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中心。全州面積23870平方公裏,轄香格裏拉、未夕、德欽三縣,其中州府設在香格裏拉縣。

梅裏雪山位於橫斷山脈中段,德欽縣城東北約10公裏,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接西藏阿東尼山,南接羅比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雪峰綿延數百裏,占據德欽縣34.5%的面積。

梅裏雪山以其雄偉和神秘的景色而聞名。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梅裏”在藏語中是“藥王”的意思,所以又叫“藥王山”,盛產蟲草、貝母、麝香。

梅裏雪山冰峰壹座接壹座,積雪壹望無際。4000米以上27個,5000米以上20個,6000米以上6個。卡格布和周圍的山峰被稱為“王子十三峰”。

卡瓦格博

卡格波峰海拔6 740米,是雲南最高峰,也是整個梅裏雪山景區的核心。

卡格布,藏語為“白色雪山”,當地藏民稱之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朝聖的聖地。傳說卡格布原是九頭十八臂的薩滿,後受蓮花生大師開導,皈依佛門,被居士祝聖為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他被稱為樂聖寶輪聖山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眾生朝拜的聖地,是藏區八大聖山之壹。

十三風王子

太子十三峰中,比較著名的有棉子峰、吉瓦仁安峰、布瓊松吉武穴峰、馬兵紮拉旺堆峰、粗貴拉卡峰、碩拉贊貴棉布馮峰。

綿子峰,線條優美,氣質婉約,宛如壹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傳說它是卡格布心愛的妻子,意為“海洋女神”,它位於卡格布峰的南側。也有人說她是玉龍雪山的女兒。雖然是卡格布的妻子,但她思念家鄉,面對家鄉。雪山周圍總有壹片雲,人們稱之為綿子羞戴的面紗。

吉瓦仁安峰,意為“五佛之冠”,是五座平行的平而尖的山峰,位於米安孜峰北側,海拔5770.5米。

布瓊松基武雪峰據說是卡格布和免子姆之子,位於五佛冠峰和卡格布峰之間。

卡格布東北部的守護神是馬兵紮拉王堆峰,也被稱為“戰無不勝的戰神”(將軍峰)。

粗吉拉卡,意為圓湖之上的山峰,位於斯基亞冰川冰桶之上。

太子十三峰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藏傳佛教的神,因此《卡格布頌》(經典書籍)和《卡格布尼》(朝聖指南)在民間流傳。在梅裏雪山,還有壹個藏傳佛教噶舉派二祖噶瑪巴希曾在這裏傳教的故事。相傳山下老人至今仍在吟誦的《榮贊山神卡格布頌》就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將帶領妳們領略梅裏雪山的獨特魅力。

壹、梅裏雪山概況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西北毗鄰西藏自治區,處於世界級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中心。全州面積約23869平方公裏,轄香格裏拉、未夕、德欽三縣,其中州府位於著名的香格裏拉縣。

梅裏雪山位於橫斷山脈中段,德欽縣城東北約10公裏,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接西藏阿東尼山,南接羅比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雪峰綿延數百裏,占據德欽縣34.5%的面積。

梅裏雪山以其雄偉和神秘的景色而聞名。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梅裏”在藏語中是“藥王”的意思,所以又叫“藥王山”,盛產蟲草、貝母、麝香。

梅裏雪山冰峰壹座接壹座,積雪壹望無際。4000米以上27個,5000米以上20個,6000米以上6個。卡格布和周圍的山峰被稱為“王子十三峰”。

第二,卡格布峰

卡格波峰海拔6 740米,是雲南最高峰,也是整個梅裏雪山景區的核心。

卡格布,藏語為“白色雪山”,當地藏民稱之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朝聖的聖地。傳說卡格布原是九頭十八臂的薩滿,後受蓮花生大師開導,皈依佛門,被居士祝聖為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他被稱為樂聖寶輪聖山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眾生朝拜的聖地,是藏區八大聖山之壹。

第三,王子十三峰

太子十三峰中,比較著名的有棉子峰、吉瓦仁安峰、布瓊松吉武穴峰、馬兵紮拉旺堆峰、粗貴拉卡峰、碩拉贊貴棉布馮峰。

綿子峰,線條優美,氣質婉約,宛如壹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傳說它是卡格布心愛的妻子,意為“海洋女神”,它位於卡格布峰的南側。也有人說她是玉龍雪山的女兒。雖然是卡格布的妻子,但她思念家鄉,面對家鄉。雪山周圍總有壹片雲,人們稱之為綿子羞戴的面紗。

吉瓦仁安峰,意為“五佛之冠”,是五座平行的平而尖的山峰,位於米安孜峰北側,海拔5770.5米。

布瓊松基武雪峰據說是卡格布和免子姆之子,位於五佛冠峰和卡格布峰之間。

卡格布東北部的守護神是馬兵紮拉王堆峰,也被稱為“戰無不勝的戰神”(將軍峰)。

粗吉拉卡,意為圓湖之上的山峰,位於斯基亞冰川冰桶之上。

太子十三峰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藏傳佛教的神,因此《卡格布頌》(經典書籍)和《卡格布尼》(朝聖指南)在民間流傳。在梅裏雪山,還有壹個藏傳佛教噶舉派二祖噶瑪巴希曾在這裏傳教的故事。相傳山下老人至今仍在吟誦的《榮贊山神卡格布頌》就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詞4王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語意為“白色的雪山”,俗稱“雪山之神”。傳說他是壹個兇猛的惡魔,有九頭十八臂。後來受蓮花花生大師開導,被居士教導皈依佛門。他成了千佛之子,是敵球大師格薩爾王手下的神將壹員。此後,他主政邊疆,加持雪域。卡瓦格博的雕像經常被供奉在祭壇上。他騎著壹匹白馬,拿著壹把長劍。他看起來像個保護者。

卡瓦格博及其周圍的山峰雖稱為“十三峰”,但語義是取藏語中“十三”的吉祥數字。其實並不是確切的十三座雪峰,而是眾多山峰的統稱。其中著名的山峰有棉子峰、吉瓦仁安峰、布瓊松吉武穴峰、馬兵紮拉旺堆峰和粗峰。

回到拉卡峰,說拉咱屬於棉布峰。其中,優雅的米安濟姆峰,意為海洋女神,位於卡瓦卡爾波南部。相傳,這座山峰是卡瓦格博的妻子。卡瓦格博隨格薩爾王遠征邪惡的海國,邪惡的海國試圖欺騙他們,以虛假的借口將米安茲姆許配給卡瓦格博。沒想到,卡瓦格博和米安茲姆相愛了,再也沒有分開。也有人說米安子姆是玉龍雪山的女兒。雖然是卡瓦格博的妻子,但她思念家鄉,面對家鄉。雪峰的周圍總有壹片雲,被稱為綿子蒙上恥辱的面紗。吉瓦仁安峰,意為“五佛之冠”,是五座平而尖的山峰並排而立,位於米安孜峰北側,海拔5770.5米。布瓊松基武雪峰,卡瓦格博和米安茲姆之子,位於五佛冠峰和卡瓦格博之間。卡瓦格博東北部的守護神是指馬兵的紮拉王堆峰,也被稱為戰無不勝的戰神(將軍峰)。粗吉拉卡的意思是圓湖之上的山峰,位於斯基亞冰川冰桶之上。

四個冰川

梅裏雪山有明永、西農、牛巴、登宗四大冰川,是世界上罕見的低緯度、低溫(零下5℃)和低海拔(2700米)的現代冰川。最長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明永冰川從海拔6740米的梅裏雪山向2600米的原始森林區呈弧形延伸,綿延11.7公裏,平均寬度500米,面積13平方公裏,年融化水量2.32億立方米。是中國緯度最南、舌下絡脈最低的“現代冰川”。每當雪山的溫度在烈日下升高,冰川被加熱融化,數百個巨大的冰體崩塌下移,發出雷鳴般的巨響和震撼人心的地震。

然而,在21世紀初,由於全球變暖和遊客太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劇,並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後退。這種情況令當地居民和專家擔憂。

雲南梅裏雪山簡介5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這裏。我來給妳介紹壹下!

梅裏雪山以其雄偉和神秘著稱。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在卡瓦爾坡下,冰桶和冰川連綿不斷,宛如玉龍伸展,冰雪奪目,是世界上罕見的現代海洋冰川。山腳下的曲登公寺和伊瑪丁寺是藏民朝拜聖山的寺廟。每年都有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民前來朝拜,藏族風情濃郁,是人們探索的旅遊目的地。

梅裏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群,雪峰綿延數百裏,占德欽縣面積的34.5%。迪慶藏族人民在梅裏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代生存的痕跡,也賦予了它深刻的文化意蘊。梅裏雪山不僅有王子十三蜂,還有雪山特有的各種雪景。卡瓦卡爾坡下面到處都是冰川和冰磧,其中明永查冰川最為壯觀。這條冰川從海拔5500米延伸到海拔2700米的林區,長8公裏,寬500多米,面積73.5平方公裏。這座冰川被稱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高海拔季風的現代冰川。麗江葵花寶典描述梅裏雪山腳下的雨崩村是壹個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壹去。

在卡瓦卡爾坡的南側,還有雨崩瀑布,從千米懸崖上傾瀉而下,在夏天尤為神奇壯觀。因為是雪水,從雪峰傾瀉而下,所以顏色純凈清澈;陽光普照時,水像雲壹樣蒸發,水霧把太陽襯托成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登山者的心中也是神聖的,他們聚精會神地淋浴以求好運。雪山中的高山湖泊、茂密的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雪域獨有的自然瑰寶。山川湖泊清澈幽靜,雪蜂中點綴著山谷森林,神秘莫測。如果有人喊,會有“呼風喚雨”的效果,所以路過的人幾乎都很安靜,不願得罪神靈。完整豐富的森林,是佛心保護的佛境界,沒有被破壞。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6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這裏。我來給妳介紹壹下!

滇藏邊境的梅裏雪山海拔6740米,是橫斷山脈中壹座美麗的雪峰。瀾滄江和怒江分別從山腳下的東西兩側流過。河谷沿線的暖濕空氣與冷空氣相遇,常常使這裏的氣候變化莫測。雪峰指向藍天,碧水深入峽谷。四周是富饒的原始森林,林外綠地上的羊群點綴著白雲。當地藏民稱其為“雪山之神”。盛產冬蟲夏草、雪蓮、貝母,真的很神奇。[1]

梅裏雪山位於舉世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是壹座南北走向的巨大雪山群。北段叫梅裏雪山,中段叫王子雪山,南段叫羅比雪山,北段與西藏阿東尼山相連。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有13,被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28.4。

梅裏雪山屬於橫斷山脈,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察隅縣交界處,距昆明849公裏。梅裏雪山屬於怒山中段,位於舉世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區域。梅裏雪山北與西藏的阿東尼山相連,南與羅比雪山相連。梅裏雪山主峰東經98.6,北緯28.4,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的山峰。

松贊幹布時期,據說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作惡多端的惡魔山。密宗創始人連花生大師歷經八難,驅走種種痛苦,終於征服了山神卡瓦格博。從此被居士禁戒,歸正,皈依佛門,成為千佛之子格薩爾手下的猛將,成為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與寶珠作戰的獅子王。他被稱為寶輪聖山的天堂的象征,是許多人,康和淩(青海,甘肅,西藏和川滇藏區)崇拜的地方。

卡瓦格博雄是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其他七大神山、二二五中山和小山神,維護著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人認為每座山的山神都主宰著自然的壹面,而卡瓦格博主宰著整個自然。在卡瓦格博山腳下,妳不能談論所有細微之處的美,因為任何來自大自然的輕微的美,都只是贊美卡瓦格博山神所領導的整個大自然的極小壹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尊重,也是對廣闊和諧的大自然的不尊重。驢在卡瓦格博山區旅行,藏族同胞最好尊重這個禁忌。

在藏經中,梅裏雪山,近6000m以上的王子雪山13峰,都被視為“王子宮中修行的神仙”,尤其是主峰卡格布,被譽為“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

藏區流傳的指南,把人吸引到了佛國境界:“卡瓦格博,狀如佛光遊戲八塔,又似千佛聚誦。”千佛緣佛聚於頂,千勇空行盤旋四方。這片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聖地,在人們註定朝拜的時候,會有無限的奇跡。如果妳用壹個有罪的身體來敬拜,要為自己付出是極其困難的。"

在導遊手冊中,所有向外拐路線沿途的風景都是按照佛教的內容進行引導和講解的,所以所有的風景都成了佛教的印記。佛教認為,與佛性有緣的人,轉經時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護佑今生和來世。在轉經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摩尼堆,上面鐫刻和收集了香客們的拜佛願望。

拉薩甚至有壹個傳說:登上布達拉宮,在東南方的彩雲中可以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見其高遠明亮。

在藏語習慣中,卡瓦格博是王子雪山主峰、山神和王子雪山整體概念的三位壹體名稱,自古以來就受到藏族人的崇拜。在藏民心中,卡瓦哈爾坡是他們作為保護者居住的地方。當地人相信,壹旦人類到達頂峰,上帝就會離開他們。沒有上帝的保護,災難就會降臨。

雲南梅裏雪山導遊位於昆明東100公裏路南縣。這個縣是中國喀斯特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集中的地區,縣內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裏。景區由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知雲洞、怪風洞七個景點組成。其中,石林有許多形似大象的石頭,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世界罕見。石林中遍布著數以百計的黑色森林般的巨石。有的單獨矗立,有的縱橫交錯連成壹片,占地數十畝、數百畝。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不齊,多事之秋,形態各異,巧奪天工,被譽為“天下第壹奇”。石林主要旅遊區李子青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裏,旅遊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李梓源組成,遊覽距離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最大、最集中、最美的地方。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裏處,又名新石林或墨翟石林,占地5000多畝,新建旅遊公路6公裏多。與“石林”相比,是另壹種特色和風格。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暗中壹奇石,如海洶湧直沖雲霄,氣勢磅礴,又似壁壘森嚴的古戰場,令人浮想聯翩。景區內還有神奇壯麗的地下溶洞,被稱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於地下喀斯特地貌。長湖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裏韋澤村旁,為喀斯特湖泊。該湖長3公裏,寬僅300米,因此得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布滿高低不平的石筍和石柱。龍湖深藏在龜山的懷抱中,故又稱“藏湖”。智雲洞又名紫雲洞,位於石林西北約5公裏處。由大知雲洞、大幹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裏。它是喀斯特地貌的地下奇觀之壹。這個奇怪的風洞位於李子青石林東北5公裏處。它由間歇噴射風洞、虹吸泉和地下河組成。每年8月,至於6月5438+065438+10月,都有幾十厘米大小的大風從風洞中吹來,寂靜的大地突然呼嘯而過,塵土飛揚,並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後,壹切恢復,幾分鐘後,又刮起了風。雨季每15至30分鐘吹壹次風,旱季每小時吹壹次風。

路南石林是壹個有堅硬石灰巖床的地區。它被地殼運動擡升,斷裂後,部分巖石被水溶解和沖刷。這片大型石林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東南約120km處,面積約5平方公裏。

有些巖石真的像樹,但其他的像刀、鳥、獸、蘑菇、寺廟和山。許多巖石都有名字,如蓮花峰、大疊水瀑布、獅子亭和鳳靈儀。其他的形成橋梁和拱門。最短的石柱約壹人高,最高的有30米——相當於八層樓的高度。

巖石之間有水池和走廊,有些有樹木和灌木。附近到處都是紅色、粉色和紫色的杜鵑花和山茶花。

每年六月,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彜族人都會舉行火把節。在壹個舞蹈節目中,壹只扮成兩個男人的老虎威脅壹個摘水果的女人,男人們用手中的幹草叉將它趕走。

興文石林,2005年6月5438+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川南宜賓市興文縣城南30公裏,方圓境內15公裏。地面和地下均由石灰巖構成,分為石海、石林、溶洞三部分。其喀斯特地貌不同於雲南石林,屬於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興文石林,神奇絕倫。也許景觀本身無法像路南石林、蘆笛巖、七星巖那樣出名。可能是道路和裝修太差;也許是宣傳不夠,所以遊客了解的不多。

全縣有石林七處,面積40平方公裏,其中壹鄉14平方公裏,素有“石洞鄉”之稱。拔地而起的石林,有的像巨型蘑菇;有些像燃燒的火把;有的像情侶手拉手玩耍;有些就像竊竊私語的情侶。組成了壹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

興文縣有100多個大大小小的洞穴,尤其是“天泉洞”,獨特、寬闊、幽深。入口大廳寬60米,高30米,占地面積遠遠超過壹個足球場,可容納10000多人。洞口分五層,是近兩百萬年來巖脈中的五次間歇性隆起。洞口最高點與位於銀河河上的最高點相差180米,是洞穴考察和地質研究的好地方。山洞裏的風景很美。

川南竹海天泉洞的後入口是壹個巨大的漏鬥,上部是90度的懸崖,像刀削斧削。大直徑650米,小直徑490米,深度208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