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
情之所鐘,世俗禮法如糞土;
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形象,虎虎有生氣。它歌頌了侯嬴舍生取義、朱亥揮槌救趙的俠義精神,更強調了功成身退的高風亮節,表現了對皓首窮經的儒生的鄙視。《太玄經》是揚雄模仿《周易》的哲學著作,傳說揚雄在撰寫此書時,曾夢見自己口吐鳳凰,集於《太玄經》上,可見他是很自負的。當時的著名學者桓譚對《太玄經》的評價也很高 。但李白卻不以為然,在《行行且遊獵篇》中,他更直截了當地說: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如果我們再看看李白《嘲魯儒》對迂腐儒生的無情嘲笑,就不難發現:李白對腐儒的鄙棄,與他對俠客的禮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僅體現了李白的個性,而且顯示出盛唐時代的人生價值取向。
李白的《行行且遊獵篇》
邊城兒,生年不讀壹字書,但知遊獵誇輕趫。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虛發,雙鶬迸落連飛髇。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
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王維《少年行》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壹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於。
這三首詩,描述了鹹陽遊俠從意氣相傾、暢飲高樓到從軍邊塞、殺敵立功的過程,表現出少年俠客風流倜儻的浪漫生活,為國殺敵的英雄氣概,回蕩著壹種豪邁奔放的青春旋律,洋溢著朝氣蓬勃的少年精神。
王維、李白這類的作品,在初盛唐時期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當時詩壇普遍的歌唱。在他們之前,有虞世南《從軍行》,盧照鄰《劉生》、《結客少年場行》,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賦俠客遠從戎》、《從軍中行路難》,陳子昂《感遇詩》其三十四朔風吹海樹、其三十五本為貴公子,虞羽客《結客少年場行》等等;與他們同時或稍前稍後者,有崔顥《古遊俠呈軍中諸將》,王昌齡《少年行》、《塞下曲》,高適《邯鄲少年行》,杜甫《後出塞五首》之四,李益《從軍有苦樂行》等等。即以王維、李白而論,此類作品也遠不止上面引述的幾首,王維還有《隴頭吟》、《隴西行》、《燕支行》、《榆林郡歌》等,李白還有《幽州胡馬客歌》、《行行且遊獵篇》、《白馬篇》、《少年行》、《扶風豪士歌》等。詩人們如此普遍而熱烈地歌頌遊俠,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正是這些作品,形成了時代的大合唱,唱出了唐人昂揚激越的俠義精神,從軍報國的愛國熱忱,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為國捐軀的慷慨情懷,壹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從而構成了盛唐氣象的重要內容。
杜甫《少年行》
馬上誰家白面郎?臨街下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高適《邯鄲少年行》
邯鄲城南遊俠子,自矜生長邯鄲裏。
千場縱博家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如雲屯。
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
君不見今人交態薄,黃金用盡還疏索。
以茲感嘆辭舊遊,更於時事無所求。
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孟雲卿《行行且遊獵篇》
少年多武力,勇氣冠幽州。何以縱心賞,馬啼春草頭。
遲遲平原上,狐兔奔林丘。猛虎忽前逝,俊鷹連下鞲。
俯身逐南北,輕捷固難儔。所發無不中,失之如我讎。
豈唯務馳騁,猗爾暴田疇。殘殺非不痛,古來良有由。
唐詩高潮本是建安風骨更為豐富的展開,初盛唐的遊俠詩與邊塞詩也正是曹植《白馬篇》的繼承和發展。但不同的時代特征,使初盛唐的遊俠詩與邊塞詩,比起曹植的《白馬篇》來,更加豪放,更加浪漫,更富有朝氣,也更加樂觀自信,而且,詩人從軍的切身經驗,也使得詩歌的內容更加豐富,形象更加豐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