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董仲舒教育思想詳解

董仲舒教育思想詳解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教育,重視禮樂,註重有中國味道的人的陶冶作用,選擇“德育之官”興辦大學。他總結了前人失敗的教訓,繼承和發展了儒家思想,倡導大壹統的思想。

教化、重禮、重樂:董仲舒向統治者強調人事的重要性,認為“事當勵”、“治亂興廢全靠自己”。他只要盡力“做正確的事”,就會“德日有大作為”,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鞏固執政地位。在董仲舒看來,君主的重要職責是教化。他認為仁、義、禮、樂都是統治道的工具,古代聖君的長治久安是禮樂教化的效果。所以,君王的責任在於“承天意而從事之,德而不罰”,“以教化為大任”。由此,董仲舒認識到教育作為統治手段的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把教育放在第壹位的指導下,董仲舒不僅要求“求才”,更重要的是“育士”。他說:“夫欲德而不識字,如夫欲文而不琢玉。”國子監是培養秀才的三種方式中最重要的壹種,所以他又補充道:“所以,培養秀才最偉大的人就是國子監。學人聖賢之所為,也是教育之本。”他要求漢武帝“興國子監,設明師,以養天下之民”。

他還認為當時官僚機構不明智的原因是選舉不當。他批評了當時的官員招募和長期以來的晉升方法,並建議“列侯、縣令、二千石各選官民賢人,每年向禁衛進貢”。通過審判,方便“據材授官,錄其德,自居其位”。他認為,只要天下人都這麽盡心求才,就能得官,能任用。只要天下人遍天下,很容易做到三王那樣的榮華富貴,姚順那樣的名望也能追上。

推行國子監,強調選舉:董仲舒認為,這兩項具體措施必須統壹在壹個指導思想下,才能起到為當時政治服務的作用。他指出當時思想的不統壹會阻礙政治的統壹。他說:“今天,老師有不同的方法,人們有不同的理論,百家爭鳴,意義各異。就是因為上面不能統壹,法制變了,人民不知道保留什麽。”所以他建議:“不在六藝之科、之術者,盡量不要上進。”這就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他認為,這樣,“邪道必止,而後能統壹法紀,法度可明,民知所行。”董仲舒找到了“儒教”作為最適合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在漢初以儒教代替道教作為整個政治的指導思想,為漢代及以後的封建王朝制定了“獨尊儒術”的政治統治和文化教育政策。

董仲舒關於上述三點建議的思想不僅影響了漢武帝的政教政策,也影響了漢朝及以後封建王朝的政教政策。

針對董仲舒的三點建議,漢武帝先後采取了三項措施:

1.黎武靜博士;

2.開放帝國學院;

3.建立檢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