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為了躲避權臣韓脫州的災難,朱及其弟子、蔡慎、黃忠來到浮山(今黎川縣鄉朱山村)雙林寺邊上的武夷堂講學,並作詩《浮山》。在此期間,他往返於程楠和南豐之間。在,他應李元吉、鄧之邀,撰寫了《建昌軍士銘》壹文,對建昌人才大加贊賞。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昌兄弟之邀,在村中講學,為吳氏會館撰寫《榕木軒》,為讀書亭撰寫《書屋》,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社倉記》。還在村子裏
讀書的感覺寫了壹首著名的詩“問渠如此清,以致有源頭活水”(《讀書的感覺》)。朱離開村子後,村民們把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為紀念朱而建活水鎮(今上塘鎮)。南豐曾鞏巖壁上刻有朱題寫的“晏殊”二字,巖洞下小池壁上刻有朱題寫的“墨池”二字。
原著
關於讀書的思考
壹個
半畝方塘開,天高雲淡。
問運河④這麽清楚?因為(5)有源頭活水。
其次,
昨夜江面春水滿,巨輪輕。
壹直以來,都是浪費時間,今天是自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