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壹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壹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裏。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壹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壹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壹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壹頓飯要慢慢吃,壹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壹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壹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謀發展大計。這壹活動壹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壹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壹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壹種親情,壹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除夕之夜
壹年壹度的新春佳節到來了,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壹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裏與親人團聚,吃上壹桌年夜飯,表示壹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晚上,我吃過年夜飯,全家人都壹起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12點的鐘聲忽然敲響了,“劈裏啪啦”的壹聲鞭炮聲映入耳簾,我跑到了窗前壹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著,像是在與過去的壹年告別。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註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十幾支煙花直指天空,壹粒粒“金砂”噴湧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姹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地面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壹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著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塗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壹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著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後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裏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裏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麽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著壹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托著壹條美麗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壹道道拱們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壹簇簇,壹群群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姿百態;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壹片,好似響徹雲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回蕩。炮仗、鞭炮雙管齊下,壹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壹股和諧歡快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絢麗的色彩,不正象征著我們祖國的錦繡前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