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指墨子,名翟,魯國人,先秦墨家創始人。
悲 :悲傷。
絲 :白絲。
染 :浸染。
詩 :《詩經》。
羔羊 :《詩經》中的"羔羊"篇,這篇詩歌贊美小羔羊的皮毛很潔白,並以此來比喻君子的德行如羔羊的皮毛般潔白無瑕。
景 :原意指太陽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
行 :德行,品德行為。
景行 :來源於《詩·小雅·車轄》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指高大光明的德行。
說明 :“墨悲絲染”典故出自《墨子》。墨子有壹次路過染坊,看到雪白的生絲在各色染缸裏被染了顏色。
然而,染了色的絲任妳怎樣漂洗,也無法再恢復生絲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說:“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不可不慎也 ”。
這個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絲壹樣潔白,壹旦受到汙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復本性的質樸純潔,已經不可能了。
白話 :墨子為白色的絲綢染上了顏色不能復原感到悲傷;《詩經》裏的《羔羊》篇,因為贊頌羔羊始終潔白無瑕而被傳頌四海。
壹個人只有當他擁有了正大光明的德行,才能成為賢人;只有當他克制住了自己狂妄的思想和私心雜念,才能成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