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舉例說明欲抑先揚什麽意思

舉例說明欲抑先揚什麽意思

“欲抑先揚”詞語解釋為要控制、壓抑,要先發揚、要放開。是壹種常見的寫作手法。與“欲揚先抑”是相反相類的兩種布局寫作方法。

欲抑先揚的詩歌

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仿佛熱烈頌揚漢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這是揚。

可是讀了後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是抑。

詩人運用欲抑先揚的手法,辛辣諷刺了漢文帝政治上的昏庸與懦弱。

欲抑先揚實例

有壹個人在大會上向人們揭示吸煙的危害。他的演講不像壹般的人那樣,壹開口就直陳吸煙的害處,而是理直氣壯地述說吸煙的三大好處:其壹,吸煙的人可以不用拐杖;其二,吸煙的人不易失盜;其三,吸煙的人永遠年輕。當聽眾滿懷狐疑地議論:這不是在鼓勵人們吸煙嗎?他在讓聽眾充分發表議論以後,滑稽而不失幽默地解釋說:吸煙確實有三大好處——壹是吸煙者多咳嗽而引起駝背,身體變矮了,還用得著柱拐棍嗎?二是吸煙者常常咳嗽,當有小偷來犯時,聽到咳嗽聲,以為主人醒了,而退避三舍;三是吸煙者多壽命短,還年輕就見馬克思去了,豈不永遠年輕?聽了他的解釋,大家為之壹振:原來如此!這樣壹來,吸煙的危害便深深的烙在聽眾的心裏了,誰還不為吸煙者捏壹把汗呢?又還有誰還敢加入吸煙的行列呢?說吸煙的危害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能收到這位演講者的說理效果的。

《三國演義》寫“群英會蔣幹中計”中的蔣幹很有意思:曹軍剛輸了壹陣,挫動銳氣;又被周瑜窺營,老謀深算的曹操都束手無策。蔣幹卻在此時挺身而出:“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曹操大喜。

問曰:“子翼與周公瑾相厚乎?”幹曰:“丞相放心。幹到江左,必要成功。”操問:“要將何物去?”幹曰:“只消壹童隨往,二仆駕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與蔣幹送行。此時的蔣幹意氣洋洋,仿佛成竹在胸、勝券在握,何等風光!可惜壹到江東之後,蔣幹就被周瑜牽著鼻子轉,害得曹操中了反間計,殺掉了水軍大將蔡瑁、張允,為赤壁敗仗留下了禍根。小說寫蔣幹的手法是“欲抑先揚”。同樣使人物前後對照,形成曲折,凸顯了蔣幹外強中幹、言過其實的性格特征。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金庸先生使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成功塑造了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這個包藏禍心,陰險狡詐的偽君子。在開篇給了他慈父良師的身份,給了他正派人士引以為榮的“君子劍”稱號,壹代大俠,怎能不叫人折服。然而,誰會想到,這慈父會利用女兒的幸福達到自己的目的,這良師會為了私心殺害自己的徒弟,這堂堂“君子劍”實則是壹個不折不扣的陰險小人,為了野心而掀起武林中的腥風血雨。不用太多的語言描述,僅僅壹個“君子”與“偽君子”的對比,足以將其人性的醜惡暴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