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深處的美麗詩篇
這是王安石的壹首詩。全文是:中山是水繞竹無聲流的事,竹西花草春柔。整天坐在樹檐上,鳥不唱山更幽。這首詩表達了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後辭職退居金陵時的所見所感。看似與世無爭,卻依然是壹個退而不進的人,裝著這首詩來表達心中的不平。在詩人王安石的筆下,萬物都是活的,生機勃勃,“溪”是活的,在山間竹林裏盤旋跳躍,歌唱著,微笑著流走;“竹”也栩栩如生,仿佛它在妳的腦海深處亭亭玉立,繞著妳的腰翩翩起舞,悠然擺好姿勢,在流水中映出曼妙的影子;看“花花草草”,柔情起舞。然而,在詩人的筆下,壹切都是那麽深沈而寧靜,“澗”是寧靜的,“竹”是寧靜的,“花花草草”是寧靜的、無聲的、自足的、自由的、享受春天的、自我陶醉的。有人在嗎?“毛屋檐下終日相對而坐”,終日默默坐在面向群山的屋檐下,閑適而寂寞。山林呢?連壹聲鳥鳴也沒有,可想而知森林深處有多靜,更不用說特意寫在“妳”前面的“更”字了。作品看似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壹種閑適和自得,卻不難體會到字裏行間所蘊含的孤獨、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讀起來讓人不寒而栗。王安石晚年隱退後,詩歌創作也發生了變化,政治題材少了,寫湖光山色的小詩多了,盛年豪放壯闊的風格壹改,取而代之的是空靈飄逸。這壹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更加成熟,讓人有壹種如歌如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