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冠豸山的導遊詞

冠豸山的導遊詞

 作為壹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幫助的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麽寫導遊詞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冠豸山的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冠豸山的導遊詞1

 冠豸山,位於連城縣城東郊,距城區1公裏,宋稱“東田石”。元稱“蓮峰山”。明代名儒黃公甫,在滴珠巖上題刻字高2米、剛勁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為豸的古體字)。相傳獬豸為古時靈獸,能辨曲直,遇惡人則以角觸之,舊時執法官之帽即為“獬豸冠”,由於豸冠的含義正好符合歷代連城人民祈盼執法無私、公正廉明盛世到來的願望,於是蓮峰山漸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正面登山,上百余級緩坡,有壹株枝幹遒勁的百年老松挺立崗阜,為迎客松。再登逶迤山路,兩側巖壁峭立,中通壹峽谷,流泉淙淙,為“蒼玉峽”,過峽,登階300余米,路邊巖上設壹座四廊柱蓋頂涼亭供遊人歇足,曰“松風亭”。逶迤再登百余米,為“半雲亭”。與亭緊相連,峭壁上開鑿十幾步磴道,垂直如梯,人需攀援附壁而上,稱“丹梯雲棧”。由此過雲峰塹門,曲折前行,抵達滴珠巖,此巖高壁峭立,薈萃全山摩崖石刻精品。前行即為“凝碧山房”,依崖構築成方形框架式雙層高樓,柱梁窗欞雕飾古樸,色彩艷麗,屋面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古雅壯觀。凝碧山房樓北高阜為“仰雲亭”。

 冠豸山頂為主峰靈芝峰與五老峰。靈芝峰相對高度為660.8米,是冠豸山最高主峰,形似壹朵千年靈芝,故有此名。其西南向為五老峰,登崎嶇險道,上峰頂平坦開闊,可容數百人。佇立峰頂,往西眺望,城郭隱約,村落點點,千頃平疇,綠浪起伏。往東放眼,層巒疊嶂,如海浪湧來。五老峰與靈芝峰之間有壹天然裂隙,遊人到此,翹首青天壹線,兩壁夾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漢,稱“壹線天”。壹線天口有方井“金字泉”,其水清甜,為煮茶上品。自壹線天向東行,經蟻蚣路,可達“壽星巒”,此巒活脫壹個頭顱渾圓,彎腰行進的老人。扶欄而上,巒頂有長壽亭。亭之南面峭壁上有羅丹的“人長壽”巨幅摩崖石刻,巒、亭、字互為烘襯。從壽星巒下奇險天梯,穿過濃蔭蔽日的山谷,眼前突現壹沖天石柱,相對高度54.1米,巍然挺立於深谷,古人稱“照天燭”。

 因頗具陽剛之氣,現人稱“生命之根”。與照天燭毗鄰,數塊形態各異、體積巨大的崩塌巖石互相堆疊架構,形成內部秀石林立、幽深且闊卓的洞穴,稱“蓮花洞”。內有古桌石凳,清泉自巖壁石隙湧出,潺潺流入壹池。炎夏涼風習習,寒冬溫暖如春。出蓮花洞口,可見五塊與山體相連的巖石,稱“五姐妹石”。靈芝峰側有壹處由崩塌巖石疊壘而成呈三角形約10平方米的巖洞,名“雪洞”,這裏涼風習習,十分清爽,巖壁上白斑點點,像飄灑的雪花。

 由壽星巒南行,有壹山包形似鯉魚,其背脊上鑿300多級石階,陡峭如梯,稱“鯉魚背”,是通“石門湖”必經之路。走下鯉魚背,穿過大峽谷,有座歇憩涼亭,為“必達亭”。其西側攀登200余級的天梯般垂直的石階方能到達峰頂,名為“攬月峰”。峰下有壹條大峽谷,長著壹叢叢、壹簇簇的香桄榔,稱“桄榔谷”。其葉片交錯,將陽光分割成斑斑點點光怪陸離的美麗圖案。它的茂密根系使地上的沙質路變成壹條軟綿綿、顫悠悠的“棉花路”。壹泓山泉經桃榔谷流向谷口,滴水穿石造就兩潭,蓄成兩註翡翠之液,水流壹波三折,稱“三疊潭”。過三疊潭可到石門湖的水上碼頭“香蘭亭”。

 冠豸山的人文以書院著稱。書院建於宋、明、清者居多。“仰止亭”,位於靈芝峰下西側,為文亨羅氏太郎於宋太宗淳化年間興建,是壹個三層圓狀八角亭書齋。南宋建炎二年至紹興元年(1128—1131)的4年間,福建四大理學家之壹的羅從彥到此講學,在閩學史上留下光輝的壹頁。丘鱗、丘方叔侄幼時在五老峰下結廬讀書,後皆中進士。丘氏後裔為彰先祖,把他們的讀書處建成書院,稱“丘氏書院”。元至正年間,沈得衛在靈芝峰下的西北麓,建“樵唱山房”,明李慶在五老峰下西側建“修竹書院”。

 明萬歷年間,隱士謝浚在靈芝峰下建“東山草堂”,清乾隆丙寅(1746)夏,縣令秦士望,在壹線天口下方,主持興建“五賢書院”,內具五賢堂、正誼堂、達觀亭、澤物泉、睇石館、梯月樓、凝碧山房、魁星閣、止窩、最深處等20景。秦士望為書院大門撰楹聯:“渡大海而來舟車所至耳目所經到此林泉殊覺標新領異;登東山之上風月為朋煙霞為友入斯佳境儼然脫俗超凡”,壹聯道出冠豸景致的神韻。

 冠豸山的摩崖石刻最早的是理學家羅從彥在靈芝峰壁上刻的“壁立千仞”四個字。明代名儒黃公甫在滴珠巖上石刻“冠廌”二字,氣勢最為雄偉。清翰林朱陽題的“上遊第壹觀”;當代項南題的“萬峰朝鬥”;羅丹題的“人長壽”;趙樸初題的“造化鐘神秀”等皆是書法石刻精品。

 在“東山草堂”內,保存有紀曉嵐的題匾《追步東山》;林則徐的題匾《江左風流》(均列入中華名匾)。

 冠豸山千峰聳峙,深谷幽泉,形成許多絕壁懸崖,峽谷險道,盛世供遊人玩賞,則可恃險安居。歷史上多次戰爭禍害,人們皆上山躲避。為了防禦有力,修築了不少的關寨,因而形成了寨門這壹道準軍事防禦型的人文景觀。冠豸山的寨門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主持人為縣尹馬周卿。明弘治五年(1492)縣令關銓重修加固。原設東、西、南、北4座寨門,除南寨門已毀只存遺址外,其余寨門尚完好。

 冠豸山寺廟有兩座,壹是靈芝峰下的“靈芝寺”,主要奉祀觀音菩薩。壹為冠豸前山入口處的“法雲寺”,前身為華林寺,建於宋末。

 冠豸山有“陽剛天下第壹,陰柔舉世無雙”之稱的碧水丹山,曾經傾倒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數千篇(首)的詩詞歌賦、散文,成為冠豸山珍貴的文學遺產。最令人稱道的如李鴻猷的《遊冠豸山賦》、童能靈的《冠豸山夕照賦》等篇什,不僅辭彩華麗,情景交融,描述生動,而且對研究昔日冠豸山舊貌亦有參考價值。

 石門湖位於冠豸山東南,與冠豸山景區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巖”,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雲”所在地。20世紀70年代,在此建成長73米的大壩,蓄水量300余萬立方米。大壩鎖蛟龍,石門蓄翠珠。石門巖變成壹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蜿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谷縱橫;碧水青山相映,蒹葭岸柳扶疏;遊魚起舞,白萍紅苕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向往的佳境。遊人蕩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囀,看湖中野鴨閑遊,撫水底青山,追雲邊曉日,悠哉遊哉。

 石門湖有九大景點:壹、馬鞍寨,又稱“渴馬飲泉”。是壹聳立湖濱形似馬鞍的山崖,壹頭似馬首探入湖中飲水。山崖腰間開辟有奇險山道直達寨頂,崖頂平緩,灌木草叢繁茂。曾有數間屋宇,為當年避亂之所。臨湖壹面現建有亞洲第壹個懸崖跳水基地28米高、20米高跳臺,已舉辦過兩次國際懸崖跳水大獎賽事。二、映山亭,建於三面臨水的小崗上,是登舟遊湖的起點,為六圓柱廊亭,柱間設有座位及扶欄,可憑欄眺望湖光山色。春季在此觀賞滿山杜鵑怒放,爭奇鬥艷,最為舒心。三、老君巖,位於湖西南側,沿大壩逶迤山路直上達壹個天然大石洞,又稱玉正觀。南宋嘉泰元年(1201),連城第壹代道教始祖陳道協,在石洞內倚洞結觀,塑造太上老君神像,虔誠祀奉,播傳正壹道,成為連城第壹道教聖地。門樓的楹聯是老子擬的“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

 此非常規漢字,而是由14個冷僻字組成的壹幅儼若天書的聯語,曾使多少遊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為嘆。四、翠島微瀾,是壹座四周環水的孤島。因山崖嵯峨,林木蔥籠,佇立其間,看碧波吻岸,故有“翠島微瀾”之稱。島之東北側有上島碼頭,半山間有壹月牙形巖洞,約十余平方米,稱“穹窿”,為避暑佳境。山頂建壹座兩層廊柱涼亭,稱“八景亭”。五、瘋僧戴帽,舟過翠島,見壹高峰奇特,峰頂綠草如茵,灌木叢生,頂下壹圈峭壁,光禿如僧頭,形似僧侶戴著壹頂帽子,瘋瘋癲癲地在水邊嬉戲,人稱“瘋僧戴帽”,又稱“酒壇峰”,緣起客家人喜釀美酒,戶戶皆有裝家釀之酒壇。此時“僧帽”則成了草編壇蓋。

 六、蓮花峰,湖中間壹座山峰挺立如荷花之蕊,四周山巒輕舒曼展,似瓣瓣環護,邊有湖光映襯,活脫壹朵出水芙蓉。七、猴猻撞鐘,舟行回環曲折水面,約1.5公裏之遙,靠湖南側有壹大山崖,形似銅鐘,下方有壹巖石酷似猴子,用頭撞山崖,因稱猴猻撞鐘。八、生命之門,掉頭泛舟,水路回環,途經翠島東側,石壁間有壹條石縫,石縫臨水處,有壹眼黑洞,可容納二三人。洞的四周,有小草掩飾,水光與陽光輝映,但反射出來的光彩仍是黑色的。此即為人類的“生命之門”。

 它與冠豸山的“生命之根”遙相呼應,陽剛之氣與陰柔之韻在山與水間產生撩人魂魄之美。九、大象戲水,船行過葫蘆灣口,可見壹塊巨石斜臥水中,形似壹頭“河馬”正欲昂首露出水面,這裏的湖面忽寬忽窄,像壹只葫蘆,常是野鴨群棲居之處,它們聞船而驚飛,給湖面增添無限生機。船行葫蘆灣,舉目壹望,壹處山崖像壹頭大象蹣跚而來,長鼻直插湖中,若搖頭晃耳戲水自娛,加上舟過波回,宛如象鼻噴水,格外多姿多彩。

 此外,尚有蛤蟆照鏡、河馬石、巨型繡花鞋、海豚戴花冠、獅面人身像、大肚彌勒等眾多景點供遊人玩賞。

冠豸山的導遊詞2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XX旅行社導遊XX。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壹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麽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麽壹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法官。

 什麽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壹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制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註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松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松亭”,還有“印松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壹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裏關”的崖刻。

 品松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壹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壹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淩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松為我們帶來壹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壹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壹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壹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壹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壹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鹹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群眾,登山避難,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壹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的導遊詞3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們美麗的冠豸山不僅自然景觀神奇獨特,人文景觀也同樣精彩動人,擁有“客家神山”的美譽,這其中就包含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傳說。古時民間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九子是什麽,說法不盡相同。那麽,冠豸山景區龍之九子是哪九子呢,與這座名山又是什麽淵源呢?我給大家作個簡介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福建沿海經常受到臺風襲擊,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氣沖天。久而久之,驚動上蒼。玉帝忙召來太白金星商量對策。太白金星說:“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從內地移幾座山峰,在臺風經常登陸之處立為屏障,便可削其鋒,弱其勢,減其害,乃至化害為利。老臣聽說老君門下有不少弟子,本領高強,移山之事若由他交給弟子去辦,應該比較穩妥。”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任務落到太上老君門下壹個名叫呂純陽的弟子身上。

 話說這個姓呂名純陽又稱呂洞賓的人,隨身帶著老君送給他的壹條神鞭,日夜兼程,四處考察。不幾日,他來到了壹個所在,只見方圓數十裏地面有幾座山峰,巍然屹立於莽莽群山之中,氣勢非凡。他想,臺風再厲害,也無法穿越這些屏障呀!於是,他用力揮起了神鞭,這方圓數十裏的群峰,好像輕得像壹卷水墨畫,朝東南沿海飄了過去……

 壹天,呂純陽剛剛把群峰趕到連城地界,就覺得口幹舌燥,有些體力不支了。他於是在這裏收鞭歇息,那正在飄動的山峰便壹下從雲頭落了下來。呂洞賓舉目四顧,發現不遠處有幾間地板打掃得幹幹凈凈的竹籬茅舍,舍內有壹美麗的妙齡村姑正在釀酒。他來到村姑門前,向村姑討水解渴。這位客家村姑見有來客求助,非常爽快,馬上從酒缸中舀了滿滿壹大瓢香甜可口的客家酒娘送到他手中。這酒實在太好喝了,他喝了壹瓢又壹瓢,不知不覺就醉倒睡熟了。待他壹覺醒來,神鞭早已失去了威力,無論他怎麽用力揮鞭,眼前的幾座山峰硬是紋絲不動!怎麽辦呢,任務沒有完成,他回去如何交代?於是,他想起了老朋友東海龍王。龍王采納龜丞相的建議,派出了九個本領高強的兒子前去暗中幫忙呂洞賓。龍王派出的九個龍子分別是:螭(音chī)吻,麒麟,赑屃(音bìxǐ),椒(音jiāo)圖, 囚牛,鰲,狻猊(音suān ní), 貔貅(音pí xiū), 獬豸。

 這九位龍子跟隨呂純陽,壹路跋涉到了連城後,立即就被這裏的如畫風光和香醇的美酒吸引了,它們覺得這裏的風景比龍宮的更美麗,這裏的飲食比龍宮的更可口,這裏的客家百姓更需要它們,尤其是其間九條清流匯成壹湖碧波,比龍宮更適合它們的脾性。它們更樂於在此間安居。於是,事情出現了逆轉,它們再也不想幫父親的老朋友出力把這幾座山峰移往它處了。為了在這裏立足,它們還各自拿出看家本領,為當地做了許許多多好事。從此,連城便壹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宛如壹處“世外桃源”。此事傳到玉帝耳中,他想這個結果也是出自天意,便將這件事“任其自然”了,就這樣,冠豸山永遠地留在了連城。連城人民感謝龍之九子造福壹方的功績,也將它們永遠地留在了冠豸山景區,供後人景仰。

冠豸山的導遊詞4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壹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鹹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朋友們,壹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壹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壹體,而且還因為它是壹座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鐘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熏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壹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壹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壹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壹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冠豸山的導遊詞5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XX旅行社的導遊XX。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壹名山”冠豸山,猶如壹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裏,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壹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壹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壹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征著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壹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壹,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壹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峰兩邊緊挨著兩座山,而三座山峰連在壹起像古代的壹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麽壹名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麽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壹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遊,第壹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壹關”,上遊第壹關。

 朋友們,壹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壹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壹體,而且還因為它是壹座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鐘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熏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壹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壹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壹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壹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冠豸山的導遊詞6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托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裏,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壹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壹松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郁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壹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遊第壹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壹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峰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余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壹水塘,名“清如許”,壹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誌題寫的“萬峰朝鬥”四個大字,過了壹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說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壹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靈芝峰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於飛雲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壹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險壑之中。登艇遊覽,山環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