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二中舊事中的師德(上)

二中舊事中的師德(上)

渠縣二中歌

劉國

城南三雍昔同夢,***創來儀期鳴鳳;

鐵佛寺廢作二中,百年樹木幾成棟。

我上初中逢荒年,第壹堂課即勞動;

肩能挑擡書包輕,圃余讀書最受用。

夜吼銅魚中壩長,綠蔭繞舍師資良;

文選慷慨課余借,挑燈壹目能十行。

諸生插班欲補課,乞與教案亦無妨。

時抱長饑親糜粥,饞來書作菜蒸肉;

憐兒畫餅難充饑,壹笑相宥如舐犢。

石如枕肱樂金石,化平揮毫繪梅竹;

板報斐然著新詩,耳濡目染即美育。

諄諄循循恩難忘,中秋授餅敢先嘗?

紅紙包之雲匪報,夜來翻作鼠耗糧。

劉公掌校年而立,勉以此日足可惜;

當時不作耳邊風,至今尚假神通力。

焉知契闊四十載,公至古稀仍未歇;

退休歸去作經理,猶為社會獻余熱。

世紀悲歡逐逝波,命我來作二中歌;

說與年少如隔世,耆舊雕零已無多。

君子學不可以已,推恩願及二三子。

二〇〇〇年

這首詩歌是二零零零年渠縣二中的劉國老校長在自己退休之際,回憶自己這幾十年在二中的所見所聞所經歷,有感而發,寫出來的《渠縣二中歌》。在這首詩歌中,老先生講了二中的創辦歷史,自己年輕時在二中的經歷,介紹了二中那個時候優秀的學生和教師以及壹些有趣的事,感慨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如今已經恍若隔世,人到老年,並對青年學子寄予厚望。

詩歌的前兩句,講述的事渠縣二中的創辦歷史。渠縣二中最開始是由渠南的雍氏家族中的三個鄉紳集議捐資舉辦,校址初設於城南鄉鄧家店,從“鳳凰來儀”中取名來儀中學,有期待學子學業有成,成龍成鳳的寓意。之後校址遷到南橋,廢掉當地的鐵佛寺,改名渠縣第二中學,成為渠縣第二所完全中學,後轉為公辦。接下來的幾句,是劉老先生年輕時的經歷,初中進入二中這所學校,當時建國初期,糧食不足,知識青年下鄉運動,先生第壹堂課就是勞動,當時他們很大壹部分時間挑擡幹農活,空閑下來的時候讀書,對於他來說,反而很充實滿足。後來條件好了,學校的環境,師資條件都很好,先生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料,廣泛閱讀,壹目十行的挑燈看書。充分體現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讀書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