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八首唐格律詩賞析

八首唐格律詩賞析

1.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想,把杜甫的《登高》稱為“七律第壹”,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吧?對於這首詩,明代胡應麟給予了很高評價。他在《詩藪》中說:“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壹,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壹也。”也就是說,在他的心目中,杜甫的這首《登高》不僅在唐詩七律中堪為第壹,在古今所有的七律中都稱得上第壹。

整首詩“壹篇之內,句句皆奇,壹句之中,字字皆奇。”首先,它對仗工整,不僅頷聯和頸聯對仗,連首聯和尾聯也對仗,足為“律詩典範”;其次,它含意豐富,章法嚴謹,層層疊出。在描寫景物時,采用工筆手法,細致描摹,聲色俱全;最後,灌註在詩中的情感強烈而深沈,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將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完美的統壹。這首七律,足以堪稱第壹。

2.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如果不是留下了這首《黃鶴樓》,後人誰能知道唐代歷史上還有壹個叫崔顥的詩人呢?據說,詩仙李白在遊覽黃鶴樓時,看到了這首詩,竟然生了嫉妒之心,想要壹比高下。然而,他最後卻放下了筆,自嘆不如。至此,唐代文壇便有了“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美談。

對於此詩,沈德潛評價說:“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壹。”而在清代查慎行的《初白庵詩評》中,作者更是將此詩評為“七律之袓”,取其氣局開展。其中原由,主要歸因於整首詩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以及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3.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作為李商隱的壹首經典代表作,《錦瑟》之美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它語義晦澀,飄渺迷幻,讀完之後,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對所有研究詩詞的專家學者而言,這首詩真是最不容易講解的壹首七律經典。尤其是詩作的主題,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對此,有人說是作者寫給故去妻子王氏的壹首悼亡詩;也有人說它應該是壹首描寫音樂的詠物詩,因為中間四句詩可與瑟的適、怨、清、和四種聲情相合;此外,還有人認為它影射了政治,是壹首隱晦的自傷詩等等,真是莫衷壹是。這個謎底究竟是什麽,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4.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對於劉禹錫的這首詩,筆者尤為喜愛。它寓意深刻,縱橫開闔,酣暢流利,像極了劉禹錫剛硬耿直的風格。表面上,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事懷古。實際上,他卻把嘲弄的劍鋒揮向在那些歷史上曾經在金陵雄霸壹方,最後卻都消失在煙塵中的統治者。當時,朝政昏暗,地方割據勢力重新擡頭,劉禹錫此詩無疑是對這些勢力的迎頭壹擊。

事實上,詩中所提到的六個王朝的覆滅,對於當時驕奢淫逸、腐敗昏庸的唐朝統治者來說來說,真是壹面很好的鏡子。只可惜,統治者只顧自己的享樂,根本無視劉禹錫詩中的深意。面對劉禹錫的耿直不阿,將他壹貶再貶。然而,千百年後,當歷史的塵煙逐漸消散,劉禹錫的美名卻永遠刻在了史冊中,令人景仰。

5.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真心而論,《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所有詩作中最格格不入的壹詩作。因為在後人的印象中,白居易詩風質樸、語言通俗、描寫深刻,是壹位名副其實的現實主義詩人。可是,這首七律意境優美、筆調清新、章法嚴密、曲折頓挫,就像壹位盛裝打扮後的嬌羞女子,容顏美麗,氣質非凡。

其實,這樣格格不入的詩作恰恰印證了白居易在詩歌創作上的非凡才華。壹個真正有才華的詩人,在堅守自己個人獨特風格的前提下,肯定會敢於大膽嘗試其他不同類型的詩作。正如白居易壹樣,他既可以寫出質樸無華卻深刻感人的《賣炭翁》,也可以寫出雅致優美的《錢塘湖春行》。

6.望薊門 祖詠

燕臺壹去客心驚,鑼鼓喧喧漢將營。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邊塞詩,不唯唐代獨有。在唐代以前,遠自漢魏六朝時就已經出現了邊塞詩,大概留存200多首。到了隋唐,尤其是李唐王朝,邊塞詩不僅數量劇增,多達2000余首,而且質量都很高,佳作不斷。唐王朝覆滅以後,邊塞詩也就此衰落了。可以說,邊塞詩的興盛與大唐王朝的命運是緊緊聯系在壹起的。

而在唐代所有的邊塞詩人中,祖詠無疑是壹個稍顯默默無聞的詩人。可是,憑借這首七律邊塞詩,祖詠不僅在唐代文壇謀得了壹席之地,還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美名。這首詩從軍事上落筆,緊扣壹個“望”字,描寫了望中所見。它壹氣呵成,振奮人心,充分體現了盛唐詩人的昂揚氣質。

7.鹹陽城東樓 許渾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在唐代詩壇,許渾是壹個非常”矛盾膚淺“的詩人。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從總體上而言,許渾是以登臨懷古詩作見長的,比如這首《鹹陽城東樓》就是他的壹首詠懷經典作。可是,他卻只是壹味地“懷古”,壹味地“傷今”,意境消沈,別無深意。所以,對於許渾的懷古詩,我們只需了解這壹首就足夠了。

整首詩雄闊高遠,氣韻蒼涼,是唐人登臨詩篇中的壹首上乘之作。詩作采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鋪以綠蕪、黃葉來進行渲染,為讀者勾勒出壹個淒涼蕭索的意境。在對景物的描寫中,詩人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將自己個人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熔鑄其中,在情景交融上堪稱完美。

8.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隅。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王維,其實並不擅長寫七律。在他的很多詩作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那種比較短小的絕句,例如《鳥鳴澗》、《竹裏館》、《鹿柴》、《相思》、《送別》等。這些詩作在王維所有詩作中所占的比例雖然不是最高的,卻是王維詩作風格最經典的代表作。王維描寫山水自然,總是講究壹瞬間的感覺,充滿濃濃禪意。

因此,對王維而言,絕句比律詩好寫得多。因為這種剎那間的感覺轉瞬即逝,如果還要考慮平仄、押韻等問題,靈感早就消失了。但是,這不代表王維就寫不出好的七律來,這首《積雨輞川莊作》就是證明。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所以,有人就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達到了“空古準今”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