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書香》,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第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壹首關於歷史和懷舊的古詩。杜甫(712 ~ 770),用漂亮的詞,試圖稱自己為年輕人。以進士為例。他曾經是校部的員外郎,所以在國際上被稱為杜工部。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宋代之後的“詩聖”,與李白並稱為“杜麗”。
整篇文章從風景到人物,從尋找和致敬到追憶,從嘆息和緬懷到落淚,令人沮喪又豪邁。全詩心大,情深,情濃而莊嚴,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原文如下:
絲綢之城附近的壹片松樹林中,著名總理的廟宇在哪裏?
春天的綠草點綴著臺階,鳥兒在樹葉下歡快地鳴叫。
第三個召喚加重了他的國家事務,他給了兩代人他的真心。
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從那以後英雄們就在他們的外套上哭泣。
翻譯如下:
諸葛丞相祠堂在哪裏找?金城官邸外的柏樹郁郁蔥蔥。
綠草倒映著石階自有春色,黃鸝在密葉間唱得動聽。
當年老祖宗多次向妳求教,協助老祖宗建國,幫助後繼有人繼續創業。
可惜妳在垂死的軍隊裏出發作戰,讓古今英雄都覺得衣襟流淚。
對文字的評論如下:
⑴蜀相:三國時蜀漢的宰相,指諸葛亮(孔明)。詩下有註:諸葛亮寺在昭烈寺西。
⑵丞相祠:即諸葛武侯祠,最早建於成都市武侯區。
⑶錦官城:成都的別稱。柏樹(bǐ i)森森:柏樹茂盛茂密。
擴展數據:
據秋註,《書香》是杜甫於上元元年(760)春所作。唐肅宗甘源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結束了在周琴、銅鼓(今甘肅成縣)四年的流放,在友人的支持下,到成都浣花溪畔定居。
成都曾是蜀漢都城,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遊諸葛武侯祠,寫下這首感人肺腑的詩。
蜀漢彰武元年(221),劉備在成都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的宰相,這首題為“蜀相”的詩是諸葛亮寫的。杜甫雖然懷揣著“為君子,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
他寫《書香》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了國家的危局和生命的損失,他誌願為國家服務,沒有辦法。所以他對諸葛亮開創基業,挽救時局,十分欽佩和尊敬。
百度百科-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