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詩詞佳句如下:
1、陽關曲中秋月〔宋代〕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賞析: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2、中秋夜〔唐代〕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裏外,不有雨兼風?
賞析: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雲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壹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壹樣明亮。
可是誰能曉得千裏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壹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壹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3、中秋對月〔唐代〕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壹人家。
賞析: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裏、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
但詩人筆鋒壹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壹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壹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壹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