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填寫整首詩

填寫整首詩

1.妳很難理解妳從紙上得到了什麽,妳永遠不知道妳必須這樣做。

強調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是比較淺薄的,必須通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實用”至少有兩層含義:壹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用,學習過程中的所思、所做、所談,對學生來說都是壹種“實用”。我們不是提倡“啟發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嗎?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討論、練習,是壹種實踐活動。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幾乎離不開學生的“奉獻”。即使古代人主要學習文史,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壹個“敬業”的問題。學文章學詩詞,是壹種“敬業”。不是有句老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就能背詩嗎?”如果妳理解了文章之間的聯系,妳也應該自己練習寫作,否則無論老師講多少,學生的文章還是會很差。二是獲取知識後的“實踐”。這個“實踐”就是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所學,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為自己所用,鞏固和深化所學。

2.問渠何處如此清,因有源頭活水。

朱《讀書隨想》中有兩句詩“問渠何以如此清,以致有源頭活水”。作者問:為什麽這個“半畝方塘”如此清澈?而回答自己:因為這個源頭活水不斷補充,所以才說得這麽清楚。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看了讓人耳目壹新。更讓人驚嘆的是書名的讀法和讀這本書的感覺。突然,這種美好的意境升華了,與閱讀融為壹體。原來,大學者朱在贊美讀書中悟出了什麽,他頭腦中那種暢快、清澈、活潑的感悟,被池塘和雲朵的倒影描繪得惟妙惟肖。為什麽他的頭腦如此清晰?因為書上總有新的知識像流水壹樣,不斷地補充給他。

朱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用心觀察,才能找到活水的源頭,從中汲取營養,做壹個生活中有良心的人。

3.什麽都清楚,什麽都有學問,人的悟性就是壹篇文章。

對聯“萬物皆學問,人之悟性為文章”是儒家的傳統觀念,表達了儒家入世的壹面,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壹。《紅樓夢》表達的是反封建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統思想,所以脂硯齋會將其評為“極俗”。

那麽這幅對聯傳達的思想認識好嗎?如果是在曹雪芹或者魯迅的時代,肯定不會說好。因為當有些人聲稱自己很清楚這個世界,很善解人意的時候,我們要麽在為自己能否達到這個境界而沮喪,要麽像阿q壹樣掙紮在饑餓線上,但現在不同了。凡是能在網上回答問題的同誌,都可以和阿q壹樣的地位,所以我們都覺得對聯好。《紅樓夢》第五回的對聯。也就是說,講道理,掌握事實規律,是壹種學問。如果處理得當,總結出來的規律就是文章。

記得第壹次看到這句話,是我壹家三口壹起去父親家,掛在父親家的大廳裏的時候。那是壹個老朋友寫的對聯,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覺得很有道理,是人類的壹種智慧和境界。父親也把這句話的意思告訴了女兒。但我並沒有留意這幅對聯是從哪裏來的,直到偶然在網上再次看到,查了壹些資料,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原來“事事明了,有見識,即文章”出自《紅樓夢》第五回曹雪芹在王熙鳳的“辦公室”裏裱了壹副對聯,細細品味,是壹句至理名言。

這幅對聯是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她管理著賈家上下的家事,裏外的應酬。沒有精明的頭腦、圓滑的手段、潑辣的性格、寬廣的眼界、豐富的知識和把握事情尺度的能力,她是管理不了那個大家庭的事務的。

世情懂“有”知,人情精通“寫”。“精神無處不在,學深了精神就平了。”這是壹種學問,是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我這輩子努力學習了十年。與世界上的知識相比,有無數的書籍,但它們只是九根牛壹毛。學校只教了我們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基礎教育。但是在這個復雜的社會裏,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不斷的去感受這個社會和這個世界。

“世態炎涼”體現的是壹種成熟和聰明,“人情世故”彰顯的是年齡和技巧。在這個“關系”社會裏,道已升天,道卻未能施以援手。

曾幾何時,想想自己,我就像壹臺開足馬力的火車頭,只顧著往前沖,卻很少顧及身邊繁雜的瑣事,失去了很多機會;但是,現在的我,常常有壹顆平常心和感恩之心,“順其自然,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憂”。現在我更喜歡體驗自己,感受生活,品味生活。

4.落紅不是沒心沒肺的事,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沒心沒肺的事,化作春泥會更護花。”詩人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向抒發報國之誌。而反過來用陸遊的話:“散成泥,碾成塵,唯有香依舊。”落紅,本來指的是花枝上開出來的花,但也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哪怕化為春泥,也願意培育出美麗的春花來生長。不是為了獨特的香味,而是為了保護花朵。說明詩人雖脫離官場,但仍關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之誌,充分表達了詩人的強烈感情,成為代代相傳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