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科學文化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階段。在科學技術領域內,數學、天文學、農學、醫藥學、冶鑄和機械制造等方面,都出現了許多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創造和發明,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壹時期的文學、史學、地理學繼承了漢代的優良傳統,有許多重要作品問世;書法、繪畫和雕刻,名家輩出,更有不少優秀作品流傳至今。由於民族的融合,佛教的傳播,同時汲取了許多外來文化的影響,使得這壹時期的文化藝術內容極其豐富,異彩紛呈,開啟了歷史性的新風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它繼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從而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發展基礎.

壹,科學技術的進步

1.數學:

①劉徽:魏晉時的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②祖沖之

A.精確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壹成果比歐洲早近壹千年.

B.為《九章算術》作註,又著《綴術》等書,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C.運用歲差原理,測出壹回歸年的時間,與現代科學測定的數字只差50秒.

D.還以十萬分之壹的誤差計算出了"交點月"的數字.

E.他發明的"千裏船",據說能日行百裏.

2.農學:

①北朝賈思勰,潛心研究農學,著述了《齊民要術》;

②《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旱最完整的農書.

3.地理學:

①裴秀

A.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

B.他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

②酈道元

A.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註》,是壹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B.《水經註》文筆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

二,玄學的興起

原因:壹些士大夫為了逃避現實,崇尚空談,標榜虛無玄遠,名為"清談".

時間:魏晉之際

特點: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莊子》為經典,稱為"三玄."

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等.

影響:給兩漢以來僵化的儒學以新的解釋,從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辯哲學的發展.

三,道教,佛教的傳播與反佛

1.道教的改造與發展

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統治服務的宗教.

②葛洪是壹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也是壹位醫學家.他寫的《抱樸子》涉及許多化學知識,在我國古代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壹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

②當時出現許多名僧,如法顯等.法顯的《佛國記》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

③伴隨佛教而來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語言,藝術,天文,醫學等許多方面,對我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於現狀;

②統治者廣修寺塔,施舍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加重.

4.反佛與滅佛

①範縝在《神滅論》壹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壹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從加強統治出發,曾先後兩次滅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滅佛增加勞動人手和財政收入,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但焚燒佛經,搗毀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

四,承上啟下的文學

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

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變動,豐富了文學的內涵.

②這壹時期的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

③詩歌完成了古詩從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詩的過渡,湧現了壹批傑出詩人.

2.建安文學

①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詩人,以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寫出的詩賦,史稱"建安文學".

②"建安文學"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裏行》,王粲的《七哀詩》和蔡文姬的《悲憤詩》等.

3.陶淵明與田園詩

①東晉詩人陶淵明向往農村生活,壹生中寫下許多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樸實恬淡的田園詩.

②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尤為著名.

4.山水詩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開始興盛.

②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是山水文學的代表作.

③與謝靈運同時代的鮑照的代表作有《擬行路難》等,對後世影響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時期,壹種新的樂府詩即民歌大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蘭辭》等.

五,大放光彩的藝術

1.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壹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②曹魏的鐘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這是漢字書法的壹種進步.

③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等.其子王獻之書法造詣也極高,與王羲之合稱"二王".

④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她師從鐘繇,得其真傳.王羲之曾隨衛夫人學習書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壹位書法家.

⑤因北魏碑誌藝術最有代表性,人們習稱這種書體"魏碑"."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

2.繪畫藝術成就

①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往往帶有宗教色彩.

②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③東晉顧愷之是這壹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

3.石窟藝術寶庫

①魏晉以後,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後來成為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4.音樂與舞蹈藝術

①直接從西域引進了《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異域傳來的天竺樂,扶南樂,高麗樂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這壹時期帶有明顯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稱《蘭陵王入陣曲》.《大面》舞對後世戲劇的發展,有壹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