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愛情,魏晉的晚唐詩歌."這是日本詩人大間和歌山的壹首詩。與漢朝的古板、三國的豪放激越、唐朝的盛大開放、宋朝的儒雅婉約不同,魏晉人物以豪放不羈、曠達遠見著稱,這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精神時尚和審美追求,魏晉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空前爭議的時代。
?——摘自魏·
從魏晉到現代,壹千年過去了!
魏晉南北朝(220-589),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朝,是中國歷史上350年只有壹個統壹時期(西晉),其余朝代迅速更替,多國並存的時代。
隨著朝代的頻繁更叠,許多文人開始形成壹種自然浮華而無忠君之累的風格;
軍閥割據,皇室貴族自相殘殺,歷史無常,人生如夢。“當酒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難多了。”他們把自己從儒家思想中解放出來,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這是壹個動蕩的時代,也是壹個個性解放的時代;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時代,壹個逆流而上卻又承前啟後的時代。
在這個充滿爭議的時代,也有很多歷史名人,如曹石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王謝家(王道、謝安)、陶淵明、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等。
這個時代默默無聞的隱士孫登就住在蘇門山。
蘇門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先來看看蘇門山。
太行山支脈蘇門山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白泉鎮白泉風景區,海拔僅1.84米,與腳下的白泉湖相得益彰,是壹處幽雅的山水風景區。
古人砍柴為柴,砍草為蘇。蘇門山西側有壹座山,叫鳳凰山。兩座山像門壹樣相對,關上門的是“山的門也是關上門的”。因山前有百泉,故又稱百門山。
孫登,生活在公元220 ~280年,素有“蘇門先生”之稱,是道的集大成者。
這位魏晉時期的隱士,隱居在蘇門山中思考,成就了他傳奇的壹生。
為什麽要寫孫登?第壹,他隱居的地方屬於我的家鄉。第二,據史料記載,孫登壹生獨居,夏天編草做衣服,冬天披頭散發,經常彈琴自娛。他很溫和,從不發脾氣。據說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扔到水裏看他生氣,孫登先生卻爬出水面,笑而不答!
他像壹個獨行俠,以天地為家,與日月對話。我壹直在想,自己的內心和信念能有多強大,才能在壹個人的孤獨中完成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
孫登先生壹生中有兩個著名的事件使他不那麽出名。壹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壹阮籍,用吼聲完成了他們的人生思考對話,成就了阮籍的名篇《大人轉先生》;二是“竹林七賢”精神領袖嵇康曾與孫登同窗三年,孫登給嵇康的送別信以及嵇康在《詠懷詩》中“柳下惠以恥,孫登以恥”的感受。竹林七賢這兩位名人的到訪,為孫登本傳奇的壹生增添了更多傳奇色彩。
玄德曰:“吾欲與孫登於宿門山相會,與同死,不宜登高,因哨長而退。走到山脊中間的半山腰,我聽到了夫妻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巖石山谷,那是登船的轟鳴聲。《晉書·阮籍傳》
阮籍曾在蘇門山拜訪孫登,試圖與孫先生探討歷史和哲學問題,孫先生始終沒有回應。阮籍起身咆哮而去,走到半山腰。突然,他聽到山谷裏有百鳥齊鳴的聲音,像大自然壹樣悠長,那是孫登先生的嚎叫!
阮籍和孫登兩位隱士,用各自的口哨聲完成了這場關於歷史和哲學的對話。
阮籍聽了孫登的嚎叫後頓悟,急忙下山寫下了著名的《大人先生傳》。
我主蓋老人,不知姓氏。陳天帝初顯神農黃帝涉。不知道多少年了。嘗蘇門山,死後遊手好閑。滋補益壽,天然廣漆。這關系到堯舜在做什麽,如果他們在他們手中。以萬裏為壹步,以千歲為壹。去不了,哪裏都住不下,但大道上也住不下。王先生以應變和為家,天下為家。他註定要衰落,但他獨自生活。我覺得我可以順其自然,所以我默默探索道德,這是與世不同的。自以為是的人不是,無知的人怪他們,不知道他們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而王先生不世奇而易事。
大人先生是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不知道他姓什麽。他講天地之始,把神農黃帝的過去講清楚。我不知道王先生的年齡。他隱居在素門山,所以世人都說王先生無憂無慮。先生修身養性,延年益壽,自然廣漆。他視萬裏為壹步,視千年為壹晨。他沒有旅行的目的地,也沒有固定的住處。他順勢中立,以天地為家,默默探索大道的本質。他獨立於世界。他跟世俗的行為不壹樣。不了解他的人覺得他怪怪的,因為不知道他的變化,不知道他的神奇力量,但是王先生並沒有因為人們的非議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阮籍寫孫登先生,其實也是在寫自己。當時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孫登、阮籍、嵇康等人物,都是高傲而孤獨的,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獨,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孤獨。他們隱居飲酒,他們彈琴良久,用世人眼中的陌生捍衛著自己的驕傲與無奈。
竹林七賢中歷史上另壹位著名的音樂家、文學家、思想家嵇康,也曾在蘇門山拜見孫登,並與孫先生同窗三年。然而,孫登先生保持沈默。臨走時,嵇康惋惜地問:“妳丈夫是不是無語了?”孫登終於被嵇康的虔誠所感動,緩緩說道:“火中有光,果在於用;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只是沒有用而已。果實在於使用它。故用光在乎得酬,故存其榮,用只在乎知其真,故終年不息。”我現在有點懵懂,對這個世界也很難免疫。
火生而有光,但重要的是用光,人生而有才,但關鍵是用才,所以用光就是讓它發揮光的作用,得柴才能長久。只有識別出真正的人才,才能挽救他們的歲月。現在妳雖然有才華,但見識少,在當今世界怕被人誤了。
嵇康身高7英尺8英寸,很迷人。他是古代少有的美男子。看過嵇康的人都感嘆:肖驍蘇素,爽朗。嵇康不僅英俊瀟灑,而且精通文學、玄學、音樂。嵇康是誠實坦率的“利益疏離,心胸開闊”,但也有“只是腸子有病,口無遮攔,容易出問題”的壹面。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特點,嵇康最終被殺。
嵇康在生命的最後寫了悲傷的詩,並寫了家訓來警告他的兒子嵇紹。嵇康在《傷逝詩》中感慨,“昔日以劉霞為恥,今以孫鄧為恥”。
行刑之日,昔陽在天,他的身影在地。嵇康看著刑場上的日影,向哥哥嵇要了壹架鋼琴,心平氣和地彈了壹曲《廣陵散》。說完,他嘆了口氣:袁小妮當年想跟我學打廣陵散,我卻壹直不願意教。廣陵散現在獨壹無二!”接著,嵇康在東部城市洛陽被處死,時年四十歲。
除了這兩個著名的事件和歷史上壹些簡單的記載,我們沒有更多關於孫登先生的信息,但這些簡單的信息和事件,足以讓我們看到他閃爍的“光輝”。在外界看來,孫登先生平靜如水,不急不惱,但內心深處似乎有壹團火在燃燒。他洞察時事,他看透人性,他堅守內心對天地獨善其身的堅持,表達對生命的熱愛!他更像空谷中的蘭花,依然在無人欣賞的深林中散發著它的芬芳。閃耀著他生命的光芒。
隱居是壹種逃避,是對內心的尊重。在蘇門山,孫登先生或思考,或行走,或嘆息,或拉弦樂器,或吹口哨!
他把孤獨的靈魂放在音樂和口哨中。
他用自己的方式向生命致敬。
道教尊稱孫登為孫真人或孫真人的導師,並將農歷正月初三定為孫登的聖誕節。今天,臺灣省的壹些道教協會仍會在那壹天祭祀,稱為“孫真人千年恩師”。據說故宮博物院至今還有壹幅孫登先生的畫像。
孫登寫了《老子註》和《老子飲》,但都死了。
孫登、竹林七賢等和他們壹樣或有名或無名的人,他們特立獨行的行為,他們對生命、自然、時間價值含淚的追問,不僅為那個時代註入了特殊的魅力。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人格魅力,化作光,照亮歷史。
今天,孫鄧孝泰遺址仍在新鄉輝縣白泉湖附近的蘇門山上。
情懷:人生,思想,思考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人在不斷的重復這個命題。孫登只是眾多思想家中的壹個,壹直覺得生活本身就是壹種信仰。也許正是有了這個信念,他才能在當時的大山裏,在深山老林裏,在黑夜裏,獨自行走!
即使在黑暗中,妳的心也應該充滿陽光。
註:袁小妮(約225-?),三國任偉,名準,孝順。入晉後,官至事。袁小妮曾經想學嵇康的廣陵散,但是嵇康狂野任性,灑脫不羈,看不起有權勢的人。所以對於袁小妮這樣的官員,嵇康寧願把廣陵散帶進棺材也不願意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