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八年級語文詩五首

八年級語文詩五首

飲 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悠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三首之壹)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卷長林梢

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驕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千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陶淵明《飲酒》賞析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簡介

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陶詩以其沖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裏風光,為詩歌開辟壹全新境界。

《飲酒》組詩***二十二首,此為第三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壹時所寫,並無內在聯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這首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於勞動之余,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陶詩的壹大特色就是樸厚,感覺和情理渾然壹體,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懷”等詞語阻斷對情理規律的探索和揭示,這或者就是詩歌回歸自然的壹種表現。

李白《行路難》賞析

行路難三首(其壹)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壹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壹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壹片盛情,肯定是會“壹飲三百杯”的。然而,這壹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壹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沈,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壹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壹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壹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壹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仿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壹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裏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壹***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壹,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詩的壹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壹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壹天。通過這樣層層叠叠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壹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 文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沈落到低窪的水塘裏。 南村的壹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壹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裏蹬跛了。壹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壹點幹的地方。象線條壹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麽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象山壹樣?唉!什麽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裏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壹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壹點暖色、壹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己亥雜詩 賞析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是自傳式的大型組詩,是宋末汪元量以後這壹詩

歌體式的新發展。程金鳳評贊說:“行間璀璨,吐屬瑰麗”,“聲情沈烈,惻遒上,如萬玉哀鳴。”這和青喬《咄咄吟》內容集中反映鴉片戰爭甬東之役者不同,也和後來黃遵憲《己亥雜詩》的風格有異。這壹首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最突出的壹首,最能體現作者的精神及對時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賽神會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聯系到“天公”、“風雷”進行構思,表現了清王朝統治下人們的思想十分壓抑,社會壹片死寂的“萬馬齊喑”的現實。這壹現實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喚著巨大的社會變革風雷的到來,期待著生氣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現。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動出現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壞舊世界,締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種多樣,不應嵌在壹個框子裏。這首詩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氣”問題,後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壹格”問題,這是個新問題,作者要求人們去重新考慮,振奮起來,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這詩的啟蒙意 義就在於此,兩詩句當然是健筆拿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