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
《
水調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問明月,更上最高層。壹年今夕偏好,畢竟是何情。說甚長安遠近,曾與九霄多榜,萬裏***光明。宮闕水晶域,天地玉壺冰。秦山影,涇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畫角,猶向耳邊驚。子弟梨園白發,姊妹昭陽飛燕,歌舞盡無聲。幾照馬韋嵬驛;不獨漢家營。”(張伯駒,字叢碧。任《詞學》編委)
《詠慈恩寺雁塔》-“淩空雁塔聳雲霄,設計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崗山海闊,仰瞻秦嶺路迢遙。塔門吞吐天邊月,古剎鐘聲雲外飄。歷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廣系難描。”(蔡多輝,龍江社詞長)
《登大雁塔》-“壹層雙折壹層天,古塔登臨歷九旋。雁落雁飛懷故土,客來客往仰先賢。攀高試學擎雲手,摩頂呤成攬月篇。千載題名留勝跡,朝凝霞彩暮籠煙”;“絕頂憑淩縱目觀,萬千景象繞西安。金城隱隱旌旗動,兵俑森森劍氣寒。綠映鹹陽連渭水,雲連秦嶺卷函關。驪山秀色垂華蓋,今古風流任賞看。”(陶紹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詠西安大雁塔》-“誰將彩筆插重霄,雁字書空氣自豪。歷經滄桑仍未老,飽經風雨亦堪驕。七層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動搖。多少騷人同墨客,爭留題詠到今朝。”;“登臨曾上最高層,北望長安腳下橫。報曉鐘樓猶壯麗,護城雉堞尚崢嶸。未央宮殿知何處?歷代碑林負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開來尤應奮飛騰。”(聞楚卿,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形容大雁塔的詩詞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描寫大雁塔的詩詞壹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謁大慈恩寺》
李治(唐高宗皇帝)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
上官婉兒
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李適
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
《禮慈恩寺題詩》
呂大防(北宋進士)
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
滿意請采納,謝謝。
關於大雁塔的詩歌《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岑參
塔勢如湧出,
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
登到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
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
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
俯聽聞驚鳳。
連山若波濤,
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
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
蒼然滿關中。
有關大雁塔的詩句“救人壹命,勝造七級浮屠”;“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大雁塔”;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的題下“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等
說大雁塔為什麽不寫大雁塔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壹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
求采納~謝謝
大雁塔為什麽叫大雁塔
西安市的大小雁塔是我國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不但在我國,在世界上也頗有名氣。
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內,是我國佛教名塔之壹。
唐王朝為了請當時名聞遐邇的玄奘法師擔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內修了翻經院。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請求在慈恩寺內建塔以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和佛像,欣然同意。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其特點是:磚結構體現出木結構的鬥拱風格。磚墻上顯出“棱柱”來,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這些都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結構堅固,外觀莊嚴、樸實、大方,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小雁塔
在西安城南1公裏處的薦福寺內,有壹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
小雁塔建於公元707年,***15級,約45米高。相傳,當年義凈法師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上表請求朝廷出資修建薦福寺塔。皇帝李顯極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後拿主意。皇後得知此事後,即令後宮嬪妃及宮娥、彩女都捐錢修塔。宮
人們爭先恐後,慷慨解囊。捐的錢建了這座塔還未用完。
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壹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陜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壹條壹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壹次大地震中,裂縫在壹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1555年9月,壹位名叫王鶴的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目睹過這次“神合”的堪廣和尚講的這壹段奇事後,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壹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壹個“不倒翁”壹樣,雖歷經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大雁塔廣場 跟 大雁塔的關系大雁塔有南、北廣場 北廣場就是有音樂噴泉演出的 南廣場離大雁塔更近。
從北廣場——大雁塔——南廣場 不參觀只是徒步走15分鐘可以從北頭走到南頭。
關於大雁塔的詩有哪些?1、《謁大慈恩寺》
唐代:李治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2、《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
唐代:白居易
慈恩春色今朝盡,盡日裴回倚寺門。
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
3、《慈恩寺上座院》
唐代:賈島
未委衡山色,何如對塔峰。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濃。
羽族棲煙竹,寒流帶月鐘。
井甘源起異,泉湧漬苔封。
4、《春日遊慈恩寺》
唐代:姚合
年長歸何處,青山未有家。
賞春無酒飲,多看寺中花。
5、 ?《夏日登慈恩寺》
唐代:劉滄
金界時來壹訪僧,天香飄翠瑣窗凝。
碧池靜照寒松影,?清晝深懸古殿燈。
晚景風蟬催節候,高空雲鳥度軒層。
塵機消盡話玄理,暮磬出林疏韻澄。
大雁塔為什麽要叫大雁塔?大雁塔自建成以後,就有“雁塔”之稱。它的得名由來,流傳有多種說法。
壹種說法是:古印度迦藍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層,最下面壹層作雁形,謂之雁塔。”玄奘最初設計建造的塔就采用了這種形制。
另壹種說法是:按照印度佛教傳說, 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壹天,壹座小乘寺院的和尚買不到肉做飯。這天正好是菩薩布施日,天空壹群大雁飛過,壹個和尚仰面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僧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壹定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麽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領悟出這大雁分明是菩薩化現,他們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從此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雁塔。
再壹種說法是:當年玄奘取經途中曾困於沙漠,後來得到大雁領引,才技到水源,得以生還。建造這座佛塔是為報答菩薩化身指點迷津的大雁之恩。
還有壹種說法:它和佛祖釋迦牟尼曾化身為鴿救生的佛教故事有關。唐代人習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鳥類,因此得名雁塔。
慈恩寺塔建成50多年後,在它的西北又出現薦福寺塔,壹大壹小,均叫雁塔,於是人們把前者稱大雁塔,後者稱小雁塔。
關於大雁塔古詩唐代岑參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