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學生李白詩選讀書筆記

中學生李白詩選讀書筆記

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壹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壹。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壹些關於李白詩選 讀書筆記 ,歡迎查閱。

李白詩選讀書筆記1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不僅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壹,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正因為如此,我借用國慶假期這個機會,細細品讀了《唐詩三百首》。書中主要介紹了唐代的各大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有被稱為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被稱為詩聖杜甫的《春望》、被稱為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讀壹首詩就仿佛將走入壹個文字構建的朦朧美麗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動或靜都讓我留戀往返。我就挑選印象最為深刻的幾首詩談談自己的感想。

首先是王維的《鹿柴》。開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兩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靜,但是詩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寫“靜”反而大膽采用“響”字。用空無壹人的寂靜山谷中傳來的隱約人聲來反襯深山的靜謐,突出詩人寂寞的心情。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寫,而為自己的 文章 增添壹份趣味與內涵。

接下來是李白的《山中問答》。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從這短小精悍的詩句中我讀出了屬於詩仙的處世之道。擁有萬金的李白不貪戀繁華城區的奢華生活,而是選擇隱居山林,在碧山叢林深處積極學習,汲取精神食糧。古人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李白作為久負盛名的大詩人也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們也應學習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堅持學習和戒驕戒躁的好習慣。

最後是詩佛王維的《少年行》。“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這兩句寫出鹹陽城的遊俠在路途中相遇,壹見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樓酣飲暢聊的場景。詩句中洋溢著熱情與豪邁的氣息讓我這壹千年後的小讀者也燃氣澎湃之情。雖然古時候這種場景也不太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處於新世紀的我們也應該多敞開心扉,廣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唐代詩歌就像壹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群芳競艷,姹紫嫣紅。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創作的詩篇,流傳至今的尚有五萬余首。雖不能說篇篇都是精華,但是可供我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卻有很多很多。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是應該多學習我國傳統國學精髓,傳承我國經典,提升自己的 文化 素養。

李白詩選讀書筆記2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閱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每壹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壹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壹首詩都是壹則伊索寓言,告訴我們壹個深刻的道理。古詩只要細細地去品讀,這便是壹生中的財富,讓我們壹輩子受益。

就這麽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壹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壹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峰巔,是壹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作家上有帝王將相、下有漁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詩壇上不僅湧現了初唐四傑、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兩位光照千秋的詩壇巨星。

在我們小學生讀的唐詩中,其實有的詩句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靜夜思》是表達詩人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外出打工,長時間沒見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壹詩中有個“敲”字,顯示出賈島行為很文明、很有禮貌。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紅綠燈,大家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要是到了壹戶人家,就要懂得講禮貌、懂禮儀。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唐詩與我們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我們小學生壹定要好好背誦唐詩哦!

李白詩選讀書筆記3

對自然的仰慕,對英雄的壯舉,對友人的思念。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詩三百首》中的詩句來代替我那無法形容的詩句。讓我們壹起吟誦並感悟唐詩三百首吧。

山水之氣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壹起暢遊在山水之間,壹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壹沵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美好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壹起沈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是他的祝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壹起,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壹起面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壹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無限存在的,有時是妳對朋友壹句簡單的問候,有時是妳對待別人伸出手臂的過程,有時是妳對陌生人的壹個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義,才能學會感恩。

李白詩選讀書筆記4

堅守就是堅持守衛、不離不棄。

堅守文化,堅守崗位。當我看到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起了老師在講臺上辛勤執教;我想起了清潔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掃;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揮舞著雙手。

堅守文化,堅守國家。當我看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黃繼光,他用他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為隊友的沖鋒提供了計劃。當我看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想到了壹個奄奄壹息的老人,在想到國家還沒有平息戰亂,心有不甘。

當我看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我仿佛看見壹位邊塞詩人正站在城墻上,遠遠地註視著匈奴人。當我看見“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我似看到壹位白發老翁在初秋時節,暑威仍厲,天氣的悶熱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為想到那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卻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但他們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的幹幹凈凈。

當我看到“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我看到了壹位正值壯年的愛國詩人渴望上陣殺敵,卻被皇帝從前線調回。當我看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壹位拖著年邁孱弱的身軀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原來是心中還在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馳騁沙場,就連做夢都在想著自己披著戰甲為國出征。

堅守文化,堅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深刻地說明了李白與汪倫的感情深厚。壹則 故事 ,講述的是大學五位同學,他們住壹個宿舍。其中壹位是從鄉下來的,城裏的四位就讓鄉下來的打水、拖地……鄉下的也不多說,就這樣四年。大學 畢業 之後,鄉下來的出來開始創業,而城裏的四位也都學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們掏出了橄欖枝,他們都在猶豫不決。而此時,鄉下的也邀請他們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猶豫的就來到了他的公司,他們的原因是:“不是妳開的工資有多高,而是因為大學妳為我們打了四年的水。”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文化的精粹。堅守文化,堅守古詩詞。

李白詩選讀書筆記5

作為壹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說自己的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州”。杜甫稱贊他的詩也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種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確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特色。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壹切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壹。

李白不是壹個“萬事不關心”的詩人,相反,他似乎什麽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表現過。盡管沒有壹種生活能永遠使他滿足,但他那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的詩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處處留下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他要控訴自己的冤曲,就說:“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長安,就是:“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他登上太白峰,就讓“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他要飲酒,就有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他悼念宣城善釀紀叟,就問:“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從藝術效果來說,有的地方使詩歌增加了壹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氣勢,先聲奪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讓人讀來感到熱情親切。當然,這種主觀色彩,並不限於有“我”字的詩句和詩篇,例如在很多詩篇裏,魯仲連、嚴子陵、諸葛亮、謝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當作第壹人稱的代用語,讓古人完全成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點相適應,他在感情的表達上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壹瀉千裏。當平常的語言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誇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願望時,他就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從前節中所引用的壹些抒情詩裏,已經可以感覺到這種特點,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本來是極度的誇張,卻讓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實。又如《秋浦歌》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借有形的發,突出無形的愁,誇張也極為大膽。其他如《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箜篌謠》:“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又用山峰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北風行》裏“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大家都很熟悉,但這首詩結尾兩句:“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也同樣是驚心動魄的。沒有黃河可塞這樣驚人的比喻,我們也就不會懂得陣亡士卒的妻子那種深刻絕望的悲哀。大膽的誇張,永遠離不開驚人的想象。這裏,我們還要著重介紹他那些最富於浪漫主義奇情壯采的山水詩,尤其是使李白獲得巨大聲譽的《蜀道難》:

噫,籲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西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讒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這首詩,以神奇莫測之筆,憑空起勢。從蠶叢魚鳧說到五丁開山,全用渺茫無憑的神話 傳說 ,烘托奇險的氣氛。高標插天可以使“六龍回日”,也是憑借神話來馳騁幻想。以下又用黃鶴、猿猱、悲鳥、子規作誇張的點綴,然後插入脅息、撫膺、雕朱顏的敘述,作為全詩的骨幹。“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在篇中三次出現,更給這首五音繁會的樂章確定了回旋往復的基調。李白壹生並未到過劍閣,這篇詩完全是憑傳說想象落筆。正因為如此,他的胸懷、性格在這裏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殷番《河嶽英靈集》說這首詩“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正反映了同時代人對這首詩的驚奇贊嘆。就在蜀道暢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的不朽傑作。他的《望廬山瀑布》二首、《廬山謠》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後壹詩中寫他在廬山頂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擺脫了真實空間感覺的拘束,以大膽的想象誇張,突出了山川的壯麗,展示了詩人壯闊的胸懷。白居易《登香爐峰頂》詩:“江水細如繩,湓城小於掌。”完全出於寫實。把兩詩互相比較,藝術價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義是有其豐富生活為基礎的。他的詩歌往往呈現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我們前面引用過的《行路難》第壹首、《宣州謝兆樓餞別校書叔雲》、《夢遊天姥吟》等篇,已經可以看出這壹點。他的名作《將進酒》也是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詩裏,他正在勸人開懷痛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好象他很安於頹廢享樂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黃河壹樣奔騰跳動的感情是這樣變化莫測,他突然又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強烈的信心轉眼又代替了消極的悲嘆。他的《梁園吟》也有這種類似的情況,詩的前段盡情地描繪痛飲狂歡,甚至沈吟流淚地感慨功名富貴的無常,但是臨到結尾,他突然又說:“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詩人的感情在轉瞬之間竟判若兩人。把矛盾復雜的思想感情,處理得這樣灑脫靈活,並且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完美,在詩史上只有極少數的詩人達到這個水平。從這種跳脫變化的特點繼續發展,於是他在有些詩篇裏就同時運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創作 方法 。有的詩既寫實,又想象誇張,象《北風行》、《關山月》;有時竟把抒寫理想願望和描寫苦難的現實結合在壹篇詩裏,如《古風》第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在升天神遊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俯見被安祿山蹂躪毀滅了的洛陽。使我們不禁想起《離騷》的結尾:“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乎舊鄉。”急轉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滅,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無比沈痛的愛國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這兩句詩是他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詩歌語言所以能達到這樣理想的樸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認真學習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分不開的。據權德輿作的韋渠牟詩集序說,李白曾經把“古樂府學”傳授給十壹歲的韋渠牟。他的樂府詩中擬古樂府之作很多,眾所周知,不必舉例。但他最得力於樂府民歌的地方,首先還是語言。他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的語言,多麽酷似《孔雀東南飛》、《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向青雲端。”“清風朗月不用壹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得多麽活潑自然,叫人壹讀難忘。“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學習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又是多麽地青出於藍。這些初看來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後代摹擬李白的詩人沒有壹個人達到這種高度完美的境地。學腔調似難而實易,學語言似易而實難。

李白運用的詩體很多樣,但貢獻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絕。這兩種詩體在當時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個性也特別適應。他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於學習樂府民歌。七古無須再談,這裏只舉他幾首膾炙人口的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他說的這些特點,實際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即以《早發白帝城》壹詩而論,全篇詞意完全出於《水經註》“巫峽”壹篇,但語言之自然,心情之舒暢樂觀,與原文風貌,卻迥然不同。他的七絕向來和王昌齡齊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壹點說,他卻超過了王昌齡。他的五律,運古詩質樸渾壯氣勢於聲律格調之中,往往不拘對偶,也很別具風格。如《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等篇,歷來為評論家所稱引。

李白在創作上,繼承了前代詩歌的豐富遺產。他所繼承的傳統,首先是楚辭和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發揚了屈原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也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象熔鑄神話傳說,大膽地幻想誇張,重視民歌遺產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壹致。就具體作品來說,如《遠別離》、《梁甫吟》、《夢遊天姥吟》乃至《蜀道難》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題材、構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對漢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認真學習。段成式《酉陽雜俎》說:“李白前後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這個傳說想必有壹定根據。他稱贊建安詩歌,稱贊阮籍、陶淵明、謝靈運、謝兆、鮑照的話,屢有所見

。他仿效、化用這些詩人的詩篇和詩句的例子,更不勝枚舉。杜甫贈他的詩,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鮑照、庾信、陰鏗的地方。沒有對遺產的認真學習,他不可能成為壹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第四節 李白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影響

我國文學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個偉大的傳統在唐詩中都發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詩歌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遠古時代人民口頭創作的神話傳說,是我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萌芽。到了戰國時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學和文化的成就,在現實鬥爭中創造了壹系列光輝的詩篇,以宏富博大的內容,奇情壯采的形式,“軒翥詩人之後,奮飛辭家之前”,為浪漫主義傳統創造了第壹個高峰。和他同時的莊子在 哲理 散文 中創造了許多幻想奇麗的寓言,也對浪漫主義傳統有重要貢獻。從兩漢到唐初,浪漫主義傳統在民間和進步文人創作中不斷發展著,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蘭詞》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的某些詩篇,以及六朝誌怪小說中的優秀傳說,都對浪漫主義傳統有所豐富。到盛唐時代更出現了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歌高潮。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並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這些成就,使他的詩成為屈原以後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對唐代詩歌的革新也有傑出的貢獻。他繼承了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在理論和實踐上使詩歌革新取得了最後的成功。他在《古風》第壹首中,回顧了整個詩歌發展的歷史,指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並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詩力挽頹風,恢復風雅傳統的正確道路。在《古風》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評了當時殘余的講求模擬雕琢、忽視思想內容的形式主義詩風:“壹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在創作實踐上,他也和陳子昂有相似之處,多寫古體,少寫律詩,但他在學習樂府民歌以及大力開拓七言詩上,成就卻遠遠超過陳子昂。他這些努力對詩歌革新任務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陽冰在他死後為他編的詩集《草堂集》序中說:“盧黃門雲:‘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壹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以盡。”這是對他革新詩歌功績的正確評價。

李白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他的詩名在當代已廣泛傳揚,到貞元時期,他的沒有定卷的詩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韓愈、孟郊大力贊揚他的詩歌,並從他吸收 經驗 ,以創造自己的橫放傑出的詩風。李賀浪漫主義的詩風更顯然是受過他更多啟發的。宋代詩人蘇舜欽、王令、蘇軾、陸遊,明清詩人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等也莫不從他的詩中吸收營養。此外,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的詞,也受過他的影響。他那些“戲萬乘若僚友”的 事跡 傳說,被寫入戲曲小說,流傳民間,更表現酷愛自由的人民對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