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

 作為壹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麽寫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1

 設計理念

 著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從而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樂於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2.在比較辨別中學習新字,復習舊字。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閱讀現代詩《壹個石頭小姑娘》。

 4.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夥伴合作辦的墻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壹”活動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壹課時

 壹、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自己發現。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

 2.詞語減肥,交流發現。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給詞語減肥後,發現新詞:大小 深淺 高低 長短 粗細 多少(都是反義詞)

 3.全班交流,歸納發現。全班交流後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4.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5.展示智慧新發現,拓展練習。生活中妳還發現有哪些這樣的反義詞?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如: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進進出出、裏裏外外、走走停停……

 6.讀壹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7.選擇5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8.采取多種遊戲方式說反義詞。

 [設計意圖]

 這是壹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組詞規律的練習,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兩組詞,雖壹字之差,但詞性和詞意卻大不相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現在,我們到字詞遊戲宮去看看吧!

 (2)小組內互相合作,說說妳有什麽發現,妳又是怎麽記住這些字的。

 (3)小組匯報

 ①表示蔬菜壹類的詞:蘿、茄、菇(與蔬菜有關)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詞:燉、燒、烤(與“火”有關,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扒、扛、揀(與“扌”有關,都含有動手幹活之意。)

 ④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跺、踢、跳(與“?”有關,都含有動腳的意思。)

 (4)、想想說說

 ①再說幾個表示蔬菜壹類的詞:──────—(與蔬菜有關)

 ②再說幾個表示“煮”意思的詞:────—(與“火”有關。)

 ③再說幾個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與“扌”有關。)

 ④再說幾個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與“?”有關。)

 2.我會填。

 ①審題。說說題意。

 ②說說每組詞有什麽不同點。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組內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詞語。

 ④全班交流。啟發學生說說還可以填什麽詞語,鼓勵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⑤選擇自己喜歡的短語說壹句或幾句話,教師鼓勵創新。

 ⑥拓展練習, 創設情景說話:如

 風光秀麗的黃山──────;川流不息的汽車──────

 ⑦ 獨立完成作業。做好後同桌可互相檢查。

 購( )評( )破( )拾( )

 溝( )坪( )玻( )給( )

 拎( )甸( )續( )錢( )

 鈴( )句( )讀( )線( )

 3.我會讀。

 (1)自讀詩歌。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詩歌。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麽,有什麽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詩歌。

 (4)練習給詩配畫:妳覺得該畫什麽?

 (5)朗讀詩歌。進壹步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註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引導學生自己練習生活體驗來思考、應用新知識,引導小學生自己合作交流,這正是新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教學反思]

 教是為了不用教。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自己會學。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語文終究姓“語”,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形象不能是課本的翻版,而是充滿個性思辯和眾人智慧的個性化知識體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空間的知識框架。活動的開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認知的歡樂,讓學生在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活動方式中不斷將知識積累、儲存。因此,本設計意在搭建壹個活動平臺,老師和和學生壹起開動“知識快車”,教學活動中學生先將自己的收獲裝入“小成果袋”內,然後再有選擇地“買票上車”。這樣的活動,貌似無序,但卻會有很多內在的規則支持著有序的運作,學生會成為真正的知識主人。《語文園地》的教學設計更應如此。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壹、再現情境

 (1)引用書中的第壹段話導入。

 (2)小組討論:他該怎麽做?為什麽?

 (3)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①記下小龍的名字。②不記。

 二、提出建議

 (1)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為正方、反方。

 (2)選出壹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後,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1)陳述觀點。

 (2)自由辯論。

 (3)教師總裁、小結。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註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這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優化。教師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學生的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小學生動腦、動嘴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口語交際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合作者。這壹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為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為自己動腦動口。註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樣的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原來那種教師強調“註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這就是註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需要說明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文雅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第 三 課 時

 壹、展示臺

 1.讀讀學習小夥伴的話,說說妳知道了什麽?

 2.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3.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4.妳想為集體做些什麽?

 5.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

 在聯系生活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過交流和展示,來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壹小報”。

 1.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2.“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1)先自由準備

 (2)小組內交流,推選壹位最佳推銷員。

 (3)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三、粘貼學生的小報作品。

 [設計意圖]

 引導小學生交流生活體驗,組織小學生“推銷小報”比賽。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小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體驗是成功是快樂。這種超越和溝通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2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壹大難題。每次學生最發愁的就是寫作文,壹上作文課就個個愁眉苦臉,無從下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學生,作文是剛入門的階段,無論是語言表達上還是習作素材的積累上,都會出現壹定的困難。這次的研修的機會,讓我們聚在壹起,***同探討習作教學的策略。我認真設計了這壹堂習作課,並進行了反思。

 壹、視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在上課伊開始,我播放高科技的壹段視頻,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思路。這個視頻的播放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哇”的驚嘆,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些新鮮事物時,學生也了解到了未來的食物與現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說的效果

 當要求學生們說說自己要寫的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點,功能說出來。但也有同學完成得不夠好。原因可能是對於未來的概念還模糊。

 三、範文的引路引領學生易於動筆。

 在教學中,我故意用紅色筆描紅了神奇的筆和未來房子“特性”;藍色筆描了“未來的的筆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這讓學生再次明白了習作的方法以及路徑。

 四、通過修改,再次點撥本次習作的重點。

 我讓學生大約運用了205分鐘的時間進行習作,沒有壹位學生能寫完。這壹節課我主要是讓該了解未來事物的“特性”和“便利”兩點進行交流與修改。目的就是幫助習作上尚有困難的學生再次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也讓同學們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這堂課雖然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還有學生沒有明白未來的事物為何物。我可以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上,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讀,然後再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學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不斷地探索,交流我們的習作教學會開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