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仲春花信之木蘭花美詩六首:微雨微風寒食節,半開半合木蘭花

仲春花信之木蘭花美詩六首:微雨微風寒食節,半開半合木蘭花

仲春春分花信之木蘭花六首:壹樹雪花白如玉,半開半合木蘭花

二十四番花信風,原來是五代宋朝時期指的仲春時節百花絢爛的花事和春風,明朝之後整理歸納小寒到谷雨八個節氣的二十四種應節花開,以花卉對應節氣時令。

基本涵蓋了宋明時期重要的農林花木和觀賞花卉。

其中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木蘭作為應對節氣的花卉,出現過兩次,壹次出現在正月立春節氣的第三候,叫作“望春”,壹次出現在仲春春分時節的第三候,叫“木蘭”。

那麽木蘭作為兩個節氣的花候出現,代表著什麽呢?

壹,證明木蘭,在宋明時代廣泛種植,且品種多樣,其中有早春開花的,也有仲春晚春開花的。

二,證明人們對木蘭的高度喜歡。

木蘭最初產在我國中部長江流域以及山區,屈原“朝飲木蘭之墮露”,即是指的湖北湖南靠江臨山的木蘭樹,實際木蘭應該是屈原的愛稱,木上蘭花,而本名是“辛夷”,壹種產在楚國邊境原始部落和山林,用以制作舟船的巨大的喬木。

在先秦時代應該已經移植到北方地區,只是人們更喜歡“木蘭”這樣貼切的比喻,屈原之後,木蘭辛夷兩種名稱並存。

元朝明初·?胡奎有《辛夷花》“望春壹樹春前放,花樣渾如紫兔毫。”是寫的早春木蘭,所以木蘭花有了“望春”的別稱。這應該是指的長江以及江南廣大流域的木蘭花,開花較早,應在早春。

由於木蘭人工培植較早,且又不斷發現新品種,嫁接新品種,木蘭因為品種和地域原因,開花有先後,所以從早春到晚春,都有木蘭花開放,木蘭樹高大,木蘭花開花絢爛清雅,文化內涵深刻,惹動人們的情懷。

“微雨微風寒食節,半開半合木蘭花。

看花倚柱終朝立,卻似淒淒不在家。” 晚唐 ·?裴廷裕《偶題?》

這是晚唐到五代的詩人裴廷裕,他本來是唐朝的翰林學士,供奉皇帝身邊,他貶官到湖南後,唐朝不久被朱溫的梁國取代。裴廷裕終生沒有回到故都長安和在北方的老家。

那麽在唐朝,寒食節雖然在清明節前兩天,是春分節氣裏的重要節日,但是其重要的內核是祭祀介子推以及先祖,慎終追遠,回鄉掃墓。在宋朝之後,寒食節的內涵才轉移到清明節中。

裴廷裕失國失家,如同屈原,他怎麽不會對木蘭樹寄托自己的感情?

而此時,正是他所在的地方,庭院中壹樹高大的木蘭開花之時。

那微風微雨的寒食節,是多少人祭祀先祖的日子,而他困在湖南,只能仰望巨大的木蘭樹,此時正在壹半含苞,壹半開花。

我相信靠著柱子的眼睛裏,是有淚水的,因為他整天看著木蘭花,他在想什麽呢?

想家肯定是必然的。但是我想他想得更多。

木蘭,屈子之樹。寒食,介子推的祭日。這是先賢。

寒食節,更是傳統回鄉掃墓之日。

他該何以自處?

“風日明寒食,古觀辛夷花。

冉冉山勢轉,寂寂溪流斜。

摩挲舊題字,故人天之涯。

尚餘子臯子,與我同咨嗟。

素抱安用攄,清彈啜新茶。” 南宋 ·?韓淲《二十七日同伯臯宿真隱二十八日寒食觀昌甫詩恭叔所題字觀中兩樹辛夷花甚大道士撫琴試新茗?》

這是南宋某年的二月下旬,春分節氣,寒食前頭壹天,?韓淲和朋友上山住宿在道觀,在寧靜的古寺裏度過寒食節,而正好這裏有兩棵巨大的怒蘭蘇,正在開花。他們在這裏喝茶,聽道士撫琴。

木蘭高大,花開茂盛,有木中君子,木中隱士之稱,道觀多種植木蘭,因為其有清逸之氣,花開如鶴。以在木蘭花下彈琴飲茶為樂事。

為什麽選在寒食日左右他們來呢?因為這是高潔隱士介子推的紀念日。而此時南宋朝政混亂,有才有識的人無法伸展抱負,只好深山尋求精神的皈依和安慰。

在寒食節,特地來到古廟,去看那深山高潔巨大的木蘭花。

行走在山中,山隨路轉,寂靜的溪流,讓這裏如同世外。

曾經壹起遊玩的同伴,如今天涯海角,只剩下手邊的舊詩舊句,剩下的我們壹起登臨這古廟,仰看巨大的木蘭樹開花,在下面彈琴喝茶。我們的抱負不用細說,大家都知道,要麽能夠救國安邦,要麽能夠退隱深山,像介子推壹樣。

實際上這真的只是精神的安慰,因為介子推做隱士,不願意下山,是因為他有國,而等待?韓淲們的將更加悲涼。韓淲死後三年,南宋在元朝的鐵血征服下滅亡。

他和他的朋友們此時寒食節大約也沒有想到,這是他們最後的聚會,像提前給自己的悼亡。

“壹樹雪花白如玉,辛夷為車荷為屋,

閑中享此亦清福。

壹雙沙禽竹上啼,對客取琴彈壹曲。 ”南宋 ·?汪晫《感興四章章五句》

木蘭花有白有紫,白色的木蘭開花,滿樹如雪,高大清貴,仙意十足。

在水邊的亭子邊種植白色的木蘭,花開的時候,像巨大的冠蓋。白色的花光,讓人有屈原壹樣的聯想,用那木蘭做的車子,用那荷葉蓋的屋子,這是人間的仙境。

能夠在這樣的亭子邊小憩,是人生的清福。

來看看,水邊的鷗鷺飛上竹子,我們在這裏,在花下彈琴。

這不是早春的景色,是仲春和晚春的美。

古代三月邀約朋友水邊遊玩,就算不是曲水流觴,也是最美的放松。

“去年高唐別,河柳搖風枝。

今年清明飲,高花見辛夷。

茲來又幾日,軍檄忽四馳。

尺書無處寄,相見果何期。

白日鬥龍蛇,黃塵笳鼓悲。

春風獨無憂,吹花發江湄。

壹杯送歸雁,萬裏寄相思。” 金 ·?馬定國 《懷高圖南》節錄

金國,我們知道,是宋朝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逼迫北宋,讓出了長江以北巨大的國土,但是這個政權也非常短命,亡於蒙古。

那麽生活在這個短暫政權下的人,經歷的多半是戰爭離別,不安定的亂世時期。

這是在清明節左右,看見盛開的木蘭花,懷念天涯的朋友。

去年在山東高唐此時離別,那河邊的柳樹搖曳在風中。

今年又是清明時節,我看到了木蘭花高高開放,如同妳和我的樣子。

我才來這裏沒有幾天,忽然接到緊急的軍令,要我離開這裏,我甚至沒有辦法給妳寄信,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和妳見面。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白天看見龍爭虎鬥,到處戰煙滾滾。

只有春風沒有憂愁,又吹開了美麗的木蘭花。

我站在這江邊,這木蘭樹下,壹杯敬妳,亂世朋友,天涯相思,好好活著。

有些詩看起來並不華美 ,但是卻是日記壹樣,記錄了亂世的離別。那木蘭樹在江邊,我再來時君未回,君若歸時,我已去。

這是我看到的最無聲最悲愴的木蘭樹,我甚至想,這棵樹還在嗎,還在嗎?是否還開在江岸上,是否還是永遠的花開如雪,照見情誼?

“東風日夜發,桃李不禁吹。

檢點濃華事,辛夷落較遲。 ”?明 ·?陳淳 題《辛夷花》

這是寫得是開在桃李之後的木蘭花。

桃李花是仲春花事,盛花也就意味著花落。春風吹開了桃李,也吹落了桃李,匆匆半月,花開花落。讓人悵惘。

但是還有木蘭花,從早春開到晚春,它們高大,低調,桃李花時,木蘭在,桃李謝後,依然有木蘭開。

木蘭如君子,要的就是低調,端莊,長久。

我喜歡木蘭花,就是因為它們花落遲。

它們不僅花落遲,且落花都可以藥食兩用,讓人延年益壽。

“木蘭花放約春遊,日日東風喚雨鳩。

未到清明巳寒食,滿城風雨為君愁。” ?明末清初 ·?彭孫貽《雨中 》

木蘭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風裏是春分最後的花信,連接寒食和清明。

木蘭花盛開的時候,大家壹起約著春遊。

只是好花沒有好天氣,這是多雨的時節,阻攔了人們看花的腳步。

清明節還沒有到,寒食節到了。這樣的風雨天氣,不能戶外去陪著木蘭花,想必它在深山裏披風沐雨,獨自憂傷。

但是這憂傷的不是木蘭花吧,是詩人自己。

明清兩代,寒食的內涵延伸到清明,紀念隱士介子推,明月三更月,深山壹樹花。

那麽放在更大的明末清初的背景,這個滿城風雨為君愁,就別有深意了。

該要祭祀懷念的人何其多,這末世風雨下,人人都是木蘭樹吧,無有好天,無有更多的安慰。

煢煢壹樹花,風雨落心頭。

花開花落,風風雨雨中,仲春也快結束了,木蘭以獨特的風姿,立在寒食清明,橫跨農歷二三月,那高大醒目的花朵,有著人們深厚的寄托。

妳喜歡木蘭嗎,寫下關於木蘭美麗的詩吧。

初衣勝雪為妳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