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山,位於章丘明水城西,山後寨村南,地處平原與山區交界處,面積約四平方公裏。海拔約205米。在南側,遠遠就能看到太乙山系北側的壹些山丘,被山前平原所環繞,於是海拔較低的險要之山就成了矗立在周圍平原上的“高山”。目前,危山下有“盛京廣場”、“水笙池”、“齊魯聖賢墻”、“盛京福壽頂”和高標準娛樂區。近年來,雄偉的元音寺,元音塔,講堂和玉皇閣已恢復和建立在山上。正所謂“山不高,仙不過名。”說到險山,我得給妳講壹個關於聖井的小故事。
據說古代危山周圍三年不下雨。土地幹燥龜裂,顆粒無收。住在這裏的人連飯都不吃,後來連水都喝不上了。
壹天,突然來了壹個和尚。說他是天竺來拯救眾生的。又說觀音菩薩遊東海,路過此處。看到百姓的悲慘境遇,她動了惻隱之心,用聖水柳枝摸了摸水井。哈哈!反正東西都擱了幾千年了,沒辦法研究。我就這麽說吧,文藝的朋友都聽著就行了。這個話題暫且放下吧。讓我們回到之前的話題。再說天竺和尚領著人到了山上,四處看了看,然後指著壹個有禪戰的地方說:“這個地方不深,為什麽不在這裏挖壹口井呢?”大家壹看,發現腳下的地方幹幹的,沒有開裂,地面濕漉漉的,雜草叢生。大家喜出望外,紛紛舉起鎬來挖井。果然,我得到了壹股清泉。但我看到泉水汩汩噴湧而出。喝壹口,甜如甜汁;壹把手涼脾。老百姓視天竺和尚為神,稱其為“聖僧”。那口井也叫“聖井”,那口井裏的泉水叫“聖泉”。從那以後,聖井的水就壹直從山上流下來。她不僅滋潤著險峰周圍的土地,也養育著當地的父老鄉親。而且泉水壹直流入平陵城的護城河,哺育了古老的龍山文化,滋養了平陵城的經濟繁榮。
不僅如此,相傳漢初平陵王劉必廣死後葬於危山。所以有人把險峰稱為“鐵墓頂”。反正在明清時期,“聖井旁,陵寢旁”早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古樹參天,寺廟掩映,亭臺樓閣。
在農歷三月初三和八月初八,當地人會在危險的山上舉行廟會。壹方面是感謝天竺聖僧拯救眾生,壹方面是壹箭雙雕,繁榮地方經濟,方便生活。廟會期間,人潮如織,喜氣洋洋,商人絡繹不絕,蔚為壯觀。微山寺的“聖泉書院”裏,文人墨客不計其數,或講學探經,或探攬勝;或者背詩寫詩,潑墨。那個場景是壹個偉大的景象。
滄桑巨變,時代變遷。
如今的險峰早已超越了昔日的輝煌。蜿蜒如玉帶的盤山公路和沿途的花草樹木,足以讓妳流連忘返。更不用說新建的元音寺、元音塔、講堂、玉皇閣等名勝古跡了。俗話說:眼見為實。新的險峰景區在向我們招手!
這裏借用小喬文友的新作《險峻山景》中的壹些描述來結束我的話題。
“有壹個風景宜人的好地方。她就是章丘危山風景區。最近,我利用閑暇時間參觀了史靜東路沿線的景點。壹踏進危山景區的廣場,就被青山綠水、亭臺樓閣、鳥語花香所吸引。那真的是壹個井井有條的景點,讓人目不暇接,心中升起無比的舒適感,普遍的感受和景區淳樸的田園風光,處處都有壹種清新的感覺;偉岸的“丁”就像壹個強大的守護者,為整座險峻的大山增添了雄偉的奇觀。
享受著青山、綠樹、草坪的芬芳,我來到了離丁300米遠的長匾墻上。匾墻正面刻有諸葛亮、孫武、蒲松齡、李清照、李開鮮等齊魯歷史名人。,而匾墻背面則是“危山詩”,詳細記載了危山的歷史淵源,見證了章丘的歷史驕傲。
欣賞完齊魯的名人風範,我拾級而上,向山頂走去。看著山上越來越多的花草樹木,看著鳥兒時而在綠樹成蔭的叢林中飛翔,時而躲在果樹的花叢中,嘰嘰喳喳發出動聽的聲音。夏日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枝,灑在通往山頂的小徑上,灑在登山者身上,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健康的自然沐浴。這壹幕就像是在享受最好的音樂,融入了調理身心的仙境。
壹次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危山“聖井”的源頭。站在水泥邊的井口邊,我向井裏望去,卻看到清澈的聖水泛著細微的漣漪,仿佛在向遊人詳細講述這座山、這口井、這水的來龍去脈,給每個人的腦海裏又增添了壹個記憶故事。聖水是這座危險的山的特征。因為有了“聖井”,這裏才有了靈氣,山也因為有了“聖水”的滋潤而更美。
喝完聖井的水,來到了山頂的“元音寺”,就在寺西南不遠處,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險山鎮的“塔”。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增添了山景的壯麗。寺內多了些閑情逸致,音樂悠揚,香氣飄蕩在整個院落,給人壹種思緒萬千的感覺。
逛完危山景區的最後壹個景點,休息了壹會兒,往下看。山路幽幽,微風習習,花木飄香。整個身心都沈浸在大自然環抱的青山綠水的氛圍中,慶幸自己沒有虛度此山之行。"
第二篇:繡江春漲水聲。
江秀河,也叫盲河或盲水,發源於明水的多處泉水,向北流到金盤村與西八樓河的匯合處,穿過秀暉街,流經章丘大亨孟洛川的故鄉九郡村,最後註入小清河。曾有壹位無名氏詩人說,“繡出壹座小春城的源頭,直撲小清河”。蜿蜒的繡河,全長30多公裏,是章丘最大的河流。自古以來,川流不息的繡河水滋養了兩岸的土地,哺育了沿江的人民。漫步繡江,妳現在是在江南水鄉。春天到來後,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江秀河水突然上漲,水流湍急。兩岸綠柳掩映,景色壯觀。也曾有詩贊曰:“繡江之水如此清,荷花隨稻花香。”“繡江春漲水聲”是章丘八景之壹。
第三章:百脈冷泉珍珠卷
齊文化和魯文化在這裏相遇、融合、變異;現代商業文化與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在這裏碰撞、交配、升華;粗獷與浪漫,簡約與唯美,豪放與婉約這兩種特質在這裏融合。甚至自然景觀匯聚了所有的河流,吸引了所有的海洋,從而形成了世界奇觀——百脈泉。不知道是誰的詩:“壹弦,二弦,三四弦,五弦,六弦,七八弦,只有春花從水底冒出來,卻又都不見在散水裏”,是形容百脈泉的水。妳沒看到無數串閃閃發光的珍珠從水底搖曳而出,美麗典雅的景象是如此迷人!
第四篇:學校禮堂裏的夜雪粉妝城
湖塘嶺,位於相公莊街以北約三公裏處,是從石龍庵壹直上升到西平的壹個高丘。東北不僅僅是長白山的山峰。它面向西部的高東村。海拔只有60多米。方圓只有4平方公裏。但卻是章丘的壹大景觀。從遠處看,湖塘嶺就像壹只趴在地上的梅花鹿。所以古人有“真鹿臥洛河西”的描述。最重要的是有海市蜃樓般的奇幻景觀。夏秋的黎明,山脊上會升起霜狀的東西。像壹座裹著粉和妝的城墻。走在其中,腳下會有咯吱咯吱的聲音,仿佛走在雪地裏。由此,“湖塘夜雪粉妝城”成為章丘八景之壹。
第五篇:金川煙雨總是滋潤的。
舊章丘城西門(今章丘市秀暉街)有兩個門,外門叫通濟門,內門叫金川門。“金川的雨霧總是滋潤的”意思是:如果妳在春秋時期壹個美麗的早晨登上金川的城門,仰望北方,初升的太陽下的女兒山將是熱氣騰騰,雲霧繚繞;山中的寺廟,佛寺,在煙雨中若隱若現,宛如玉宇瓊樓,景色十分壯觀。向西望去,卻見百川匯流,江秀河水如白水,蜿蜒流向白雲湖,景色十分壯觀,令人陶醉。因此,“金川煙雨常滋潤”成為章丘八景之壹。
第六篇:隴東的風越來越清。
龍藏洞位於章丘明水城東南,閆家峪鄉趙八洞村南,天藏嶺東,壹個叫四季山的半山腰裏。又名:龍堂洞;當地人把它們叫做東龍洞和趙八洞。是壹個天然溶洞,寬8m,深52m,高5m,離洞不遠。右側有壹個天然洞窗,高13.6m,直徑約2m,可以仰望藍天白雲。洞穴南側有壹個平臺,高3米,長8米,寬2米。冬春如床,夏秋有山泉流下。這就是所謂的“龍床”。“龍床”上有壹個小洞,可以容納妳。過了幾米就會狹窄難進,深不可測。如果有燈光照在上面,妳會看到鐘乳石凹凸不平,水滴滴落。洞內共有85尊不同時期的雕像,其中南壁雕像41尊。洞內除第三組關羽、關平、周倉外,其余均為佛像。北壁雕有大小佛像44尊,除洞口那尊外,其余均為佛像。雕版的年代從元代到明代各不相同。離入口壹米處,有壹塊石碑,上面用四個行書大字寫著“天地”,是明嘉靖四月所簽。
第七篇:白雲巴罷工回來晚了。
說起白雲湖的特色,重點是濃濃的人文氣息,湖光山影是特色,堪稱人文濃郁,歷史悠久。白雲湖的美景,觸動了歷代名人的精神和情懷。他們或在此劃船,或在此飲酒作詩,留下了許多浪漫的詩篇。如元代張的《遊湖有感》,明代康帝姬的《遊白雲湖》,李開鮮的《白雲湖之夜》,都唱過關於白雲湖的詩,從古至今難以計數。其中以清初牛天素的《白雲湖》最為流行。
第八章:躺著看東陵小月明
遠遠望去東靈山,似乎懸崖上有無數蜿蜒的小山,所以又叫“盤山”。當地人俗稱它為“茶山”。是進入長白山的第壹高峰,與摩訶峰遙遙相對,海拔612米。這座山陡峭崎嶇。
東靈峰北崖,巨石如柱屹立於南,蔚為壯觀。峰巒之間,巨石相倚,有壹個大石窟。三月三月的夜晚,曉月的晨星從孔眾的群峰中浮現,有著獨特的魅力。相傳在章丘縣的老唐雅,開窗東望四十裏外的東靈山,洞窟明月,可以看到東陵蕭月的奇觀。所以古人有詩:“望東陵曉。”所以古人將此景列為章丘八景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