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在古代文獻中經常被引用。用來形容壹些自私的人,在關鍵時刻拋棄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強調個人的自私。
來源:袁?匿名的“馮玉蘭”是第二折:“哎,是夫妻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人,我只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保護不了妳。”
解讀:“有句話叫夫妻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人,我還能保命,不能照顧妳。”
擴展數據:
形容壹首時間久了才看得清楚的詩:馬的力量是從遠處知道的,人會看很久。
出自:袁佚名《爭恩》第壹折: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釋義:知馬之力,道之遠矣;經歷了很多,時間長了,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
相關故事:宋代,路遙是南京的壹位紳士,富裕大方,樂善好施。馬禮是開封府鄭手下馬漢的侄兒,當時是個窮書生。原來我投靠了馬漢叔叔,到了南京,錢花光了,大病壹場,困在客棧裏。聽說路遙樂於助人,他就去尋求幫助。
到達後,他沒有向魯說明自己與馬漢的關系。路遙熱情地接待了他,請他治病,還騰出地方給馬力讀書。路遙欣賞馬麗的才華,他們倆就這樣嫁給了金蘭。馬禮病愈後,路遙給了他220兩銀子,幫他去東京(今開封)參加考試,馬禮考中了。從此,馬璐也失去了聯系。
許多年以後,路遙的家失火了,生計無著。只有離開妻子到開封投靠義弟馬裏,壹路乞討到開封。誰知到了馬府後,正巧馬禮不在家,家裏也沒有接待路遙。路遙以為馬麗壹氣之下走了。
馬力回家聽家裏人說,才知道恩人當年來過。馬力壹邊痛斥家人無禮,壹邊派家人去追路遙。追到路遙很久,解釋了原因,兩人化解了誤會。後馬利帶著路遙壹家去了開封。於是就有了“馬權遠觀,久觀必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