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重返延安的激動感情,領會詩人對延安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
2.品味、感悟這首詩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詩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體會其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人對延安的感情
2.把握信天遊的形式特點和語言風格
3.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
課前預習:
1.掌握生字詞
2.熟練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3.上網查找有關信天遊的知識及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指名學生說壹說所知道的“信天遊”。
2.指明3-5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讀準每個字音。
壹、導入:同學們,當妳踏上妳離別多時的故土,看到那裏的親山、親水、親人,妳會有什麽樣的感情呢?
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寫下輝煌的壹頁。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總後方,延安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珍貴財富。詩人賀敬之也曾經在延安生活和學習過六年,時隔10年後詩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遊的格式寫下了這首詩《回延安》。今天,我們壹起來學習賀敬之寫的《回延安》,體會詩人對延安的深情厚誼。
二、學習新課:
1. 走近作者
賀敬之,當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歌劇《白毛女》就是由他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的。早期詩集為《鄉村的夜》。建國後,詩歌創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都時廣有影響、膾炙人口的名篇。粉碎“四人幫”後,他寫了長詩《中國的十月》和《八壹之歌》等。
2.特色簡介
詩歌所采用的是流行於陜北壹帶的陜北民歌“信天遊”(又名“順天遊”)的形式,這種民歌曲調淳樸、高亢悠長,節奏自由,壹般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歌詞常為兩句壹段,短的只有壹段,長的可以接連數十段,用同壹曲調反復演唱。每段常轉韻,多用比興,多作蟬聯,多用疊字,多用襯字,既有急徐相替之美,又有剛柔交織之妙。誦讀、歌唱時,自有壹唱三嘆、回環飄蕩的興味,因而有著顯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歌特色。
3.字詞學習(略)
4.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
詩節 小標題 ? 主要內容 ? 作者感情
壹 抒寫剛回到延安時的情景和心情
二 憶延安 ? 懷念、感激
三 ? 寫和延安人民歡聚的熱烈場面
四 看延安 ? 喜悅、贊美
五 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展望延安
5.合作探究:
(壹)指導朗讀第壹節詩歌並思考:
①.作者是怎樣表達他回到延安時的激動心情的?
(二)指導朗讀第壹節詩歌並思考:
②詩歌的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
(三)指導朗讀第壹節詩歌並思考:
③詩歌的第三部分是怎樣描繪詩人和親人熱烈歡聚的動人情景的?
(四)指導朗讀第壹節詩歌並思考:
④詩歌第四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舉例並分析其作用。
五)指導朗讀第壹節詩歌並思考:
第五部分詩歌選取了哪些最典型的事物?這些內容為什麽放在最後壹部分寫?作用是什麽?
課堂小結:
(1)善用修辭表現情感。
(2)運用凝練的詞語(選用恰當的動詞)表現情感。
⑶選取延安獨有的風俗民情表達情感。
⑷采用“信天遊”的形式,運用帶有鮮明地方色彩的語言表達情感。
6.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延安精神”的內涵.而在那個年月,為了革命信仰,為了建設新生活,在老壹輩的革命者們的精神激勵和影響下,延安人民經過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斷的好起來,那麽在今天,這種“延安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嗎?
明確:
內涵: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③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
④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
以前生產力落後生活水平低下,“延安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現在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延安精神”仍然值得我們繼承並且發揚下去。只有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我們的全面小康社會才能早壹天實現。
7.鞏固練習:
(1).完成課後第三題。
(2).搜集有關信天遊的優美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