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烹飪書的意義。

烹飪書的意義。

所謂的“烹飪”書籍;其實就是壹個反復讀味道,直到把書讀透的過程。

書可以“煮”嗎?是的。在作家劉知俠的書房裏,墻上掛著壹幅橫幅,橫幅上寫著四個大字:“天天讀書”。不僅書可以煮,字也可以煮。宋代董思緯在《秋涼懷古》詩中寫了壹首《烹漢字》:“少年犯投機偶,今徒厭烹漢字”。但是,烹飪的技巧因人而異。有的人急功近利煮出的劣質產品食之無味,有的人精益求精煮出的精致產品香氣四溢,百味不厭。所有傳世的名篇佳作和精妙詩篇,都是逐字逐句“煮”出來的。為了“煮”出壹首好詩,唐宋八大家之壹的王安石首先把“春風到江南岸”改成了“春風過江南岸”,但他還是不滿足。他想了想,精心烹制,最後改成了《春風和綠江南岸》。壹個“綠”字,整句出彩,成為千古佳句。唐代賈島是“烹書”專家,是中晚唐著名詩人。他在《寫詩之後》中寫道:“兩句花三年,壹曲淚”來說明他花了三年時間偽造了這兩句詩:“獨走池底數樹”。唐代陸延讓是“唱壹首詞,撚幾莖須”;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因為“字字似血,十年心血非比尋常”;清代李漁說:“隔日刪,月月改,沙裏出黃金,互不相失。”文學大師“烹詞”“烹書”到“破胡子滴血”的地步,真讓人壹下子哭出來!書不僅可以讀,還可以真的“熟”。所謂的“烹飪”書籍;其實就是壹個反復讀味道,直到把書讀透的過程。因為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生活告訴我們,食物要煮熟了才能更好的消化。閱讀消化的過程就像是“烹飪”食物的過程,而認真熱情的態度是“烹飪”書籍的必要“火”,火候可大可小,需要壹個“書廚”來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