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許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性遷徙的特點。夏天,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它們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夏末秋初,這些鳥從繁殖地轉移到越冬地,春天又從越冬地回到繁殖地向北飛去。這些隨季節南北遷徙的鳥叫候鳥。
溫帶地區繁殖鳥類的好處是夏季白天長,溫帶地區夜晚短,可以在更長的白天餵養和哺育幼鳥,避免了在物種多的熱帶地區繁殖時巢與食物的競爭。此外,夏季溫帶地區的昆蟲數量也比熱帶地區豐富,同時溫帶地區的天敵較少,天敵的捕食壓力相對較低。然而,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溫帶地區經常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而熱帶地區則相反,繁殖季節面臨著築巢地和食物資源的激烈競爭,天敵的捕食壓力也比較大,但冬季氣候溫和,冬季食物資源比溫帶地區豐富得多。候鳥夏天在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在熱帶地區過冬,兩個地方都有優勢。既然如此,為什麽不是所有的鳥都變成候鳥呢?答案是,移民必須付出代價。比如遷徙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會遇到惡劣的天氣,遷徙方向定位錯誤,需要適應壹個不熟悉的新環境,與區域內的其他候鳥和留鳥爭奪資源。同時,當所有的鳥類都采用壹種收益大的行為模式(遷徙)時,競爭會變大,收益小的行為模式(不遷徙)會變得相對有利。所以在進化中會存在不同的行為模式,會達成壹個進化穩定的策略,這也是為什麽有些鳥遷徙,有些不遷徙的原因。
再者,冬季不遷徙的同族群個體可能要忍受食物短缺的危機,但可以在下壹個繁殖季節到來之前盡快占領更好的繁殖巢,從而增加繁殖成功率;相反,遷徙的個體可以在溫暖的越冬區獲得更豐富的食物來源,但有遷徙的風險和繁殖巢不良的可能性。遷徙與否是壹個個體生存和繁殖策略的問題。如果遷移個體的繁殖成功率遠高於非遷移個體,進化就會趨向遷移。另壹方面,如果遷徙個體的繁殖成功率遠低於非遷徙個體,進化方向將不利於遷徙行為;如果兩種策略的繁殖成功率相近,那麽兩種行為模式都會在進化中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