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黃河大鐵牛的歷史淵源

黃河大鐵牛的歷史淵源

開元鐵牛,又名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城西15公裏,周浦西部黃河古道兩側,各有四尊雕像。唐代開元十三年(725)鑄造,用於穩固蒲津浮橋,維護秦晉交通。元末毀橋時,長期不用,故稱“鎮河鐵牛”。由於黃河的變遷,逐漸被泥沙掩埋。

在20世紀40年代,這條河沿著周浦的西墻流淌。旱季鐵牛入水時角可觸,航行時船底被角傷。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三門峽庫區洪水泛濫,河床淤積,河水西移。到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鐵牛已經被埋在黃河水面以下超過2米的河漫灘中。

65438年至0988年,永吉縣博物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壹年多的調查勘探,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註。

65438年8月至0989年8月,經過對蒲津渡遺址的勘探和發掘,位於黃河古道東岸的四頭鐵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墻51米,距西門110米。

1998 8月由永濟市博物館在普金渡口遺址發掘。出土有四頭鐵牛、四個鐵人、兩座鐵山、壹組七星鐵柱和三個土石夯樁。

黃河鐵牛的發掘,是建國以來我國黃河古渡口遺址的首次發現。四頭鐵牛也是國內外極為罕見的重量最重(每頭45t~72t)、歷史最悠久、工藝水平最高的珍貴文物。

擴展數據

蒲津渡口遺址是我國首次發掘的大型渡口遺址。文化底蘊豐厚,尤其是唐朝開元年間全國上下努力重建的普金浮橋。這裏鑄造的魏橋大鐵牛、鐵人、鐵山、鐵柱等鐵器群,彌足珍貴。

黃河大鐵牛以其年代(至今65,438+0,300年)、體型大(每頭牛長3.3米,高65,438+0.7米)、重量重(最重牛47噸)、工藝精湛、造型好,堪稱中華瑰寶。是中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橋梁史、冶金史、雕塑史的貢獻,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唯壹。

1999年9月,國家投入10余萬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實施“鐵牛頂升保護方案”,將鐵牛垂直頂升12.2米。2007年,永濟市成立永濟黃河大鐵牛旅遊有限公司,吸引民間資本。

2008年,運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挖掘人工湖,鋪設浮橋,造假山,鑿木船,在景區內修建兩關(普金關、大清關),再現了盛唐時期普金橋的景象。

百度百科-黃河大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