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海明威曾經引用過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的詩歌片斷:
誰都不是壹座島嶼,自成壹體
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壹部分
如果海浪沖刷掉壹個土地,歐洲就少了壹點
如果壹個海角,如果妳朋友或妳自己的莊園被沖掉
也是如此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損失
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
所以別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
它為妳敲響
在這首詩歌中,我壹直到很多年以後才觸摸到那種超乎尋常的博大與深隧,蘊含了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非凡警惕。
今天早上我在打開新聞頁面瀏覽網絡上的新聞時,觸目驚心的竟然是在我們九壹八72周年之日—就是2004年,日本某商社居然組織了買春團在珠海壹五星級酒店大肆買春,這種惡劣的程度實在令人發指。
雖然中國從來沒有很明確地把九月十八日定為國恥日,但是這是壹種約定俗成的概念;73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日本從這壹天開始侵略中國,這是難以忘記的國恥。
非常贊同那種認為每壹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屈辱的日子的觀點,而且許多國家也都設有法定的“國恥紀念日”。讓國民感受到這絕不是壹個簡單的時間標誌,而是壹個強化民族精神,警示民族憂患意識的具有深刻意思的有效載體。
自從1996年開始,俄國人便把德國入侵蘇聯的6月22日紀念日定為“緬懷和哀悼日”,那天全國默哀壹分鐘,降半旗,全國都停止文化節目。
每年猶太歷7月27日是以色列的“災難和英雄”大屠殺紀念日,這壹天,警報長鳴兩分鐘,降半旗,行人肅立,車輛停使,所有的娛樂活動也都停止。
還有太多這樣的例子,韓國每年的6月6日顯忠日,祭奠英烈;戰後每年11月11日,法國停戰節,紀念死難者。
美國會永遠記住珍珠港遭遇日本偷襲的日子,從耶路撒冷的哭墻再到波蘭的大屠殺紀念碑,很多國家的人民都在“國恥日”裏舉國悼念亡靈,歷史之於我們是不容許被忘記的,忘記歷史,就等於是背叛。
這樣的日子不會被時光拋棄,這是恥辱的烙印,這種民族被侮辱的遭遇,很多親身經歷者的人格被輕蔑,肉體被摧殘,這種傷害是非常沈重的,哪怕只是短短的時間也是血色的。
我們會記住諾曼底登陸這樣壹個不平常的日子,也會記得反法西勝利這樣壹個激動人心的日子,我們更不會忘記南京大屠殺這樣壹個痛心疾首的日子。
很喜歡《喪鐘為誰而鳴》裏的壹句話:所有的人都是壹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妳的不幸。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妳而鳴。
我們生活在同壹個地球上,有著相同的愛,也有著相同的恨,我們有***同的呼吸,***同的眼淚,我們要努力創造壹個更好的家園,為妳,為我,為他,為所有人!
紀念那些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英雄犧牲的人們!
中國需要壹個國恥日! 中國,還沒有壹個國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