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李傕不識字,為什麽會受到雍正的青睞?

李傕不識字,為什麽會受到雍正的青睞?

田文靜、李偉、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位大臣。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諸侯”,但奇怪的是,他們之間的關系並不融洽,尤其是李傕和田文靜。清朝軼事說,田文景任河南巡撫時,嫉妒浙江巡撫李偉,在雍正面前背地裏說後者壞話,雍正不為所動。田文靜見謗不肯賣,轉而巴結。壹度恰逢李偉母親去世。田文靜派人前來吊唁,並給他壹份豐厚的禮物。不料李偉大罵:“我媽雖然死了,卻沒喝壹勺小人的水!”後來田文景特使被擋在門外,禮物被扔進豬圈,以示輕蔑。

李傕對田文景的批評,正史上沒有過,但雍正七年,田文景確實在壹份奏折中評論過李傕,說後者“清正廉明”,是“當代聖人”,但此人“控官略疏”,善於吊兒郎當。作為壹個大電流,他有些自卑。雍正對這壹評價深表贊賞,希望他們三人能取長補短,合二為壹。

同樣是生錯了方向的官員李偉,對田文靜的鄙視頗為矛盾。文化上,李詠只比田文靜差;從年齡上看,田文靜在上壹輪基本比李威大;論閱歷和能力,李偉未必比田文靜強。所以,大概只有田文靜苛刻的作風讓李偉覺得不舒服。

幾年前,電視劇《李未當官》紅極壹時。由著名演員Xu zhēng飾演的李偉,幽默生動,深受大眾喜愛。不過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歷史上的李偉也是(Xu zhēng也說不知道歷史上的李偉是什麽樣的,導演也坦承李偉“不識字,是四爺的奴才,愛騎馬,愛收集小玩意”)。

李偉,江蘇銅山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就家庭背景而言,他是個富家子弟。按血統來說,他也是監生,捐贈的。30歲時,李偉捐了壹個兵部外交大臣,兩年後又捐了壹個住部博士。大概是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李偉根本沒有沾染舊的壞規矩。如《小倉山房文集》中說,李偉在房部管理庫務時,有壹位掌管的王子,要求每領壹錢壹糧,平補壹百二十元。李偉多次向太子進諫,太子不聽。後者隨後在圖書館外放了壹個櫃子,上面寫著“壹王勝”,壹時引起轟動。王子看到後大為尷尬,不得不下令停止。

所謂“過剩”,其實是壹個不好的規則。這種事情放在臺面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有壹定的合理性。因為當時辦公經費不足,文員也要有飯錢銀子等補貼,否則生意難做,久而久之就成了壹定的規矩。王子的舉動不壹定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全體員工的利益,和大家壹起分享肥肉。但是,無論李偉有多少錢,如果他說不能收,他就不能收,哪怕得罪了權貴。

正是因為這種有勇有謀的可貴品格,李才被雍正發現,並在登基後得到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傕被授為直隸郵路,還沒上任就改為雲南鹽郵路。李偉到任後,洗去了當地的鹽務,把在雲南的所見所聞所想說了個水落石出。對此,雍正非常賞識。次年,他被提升為雲南使,仍掌管鹽務、銅廠(鑄錢)。雍正還指示:“我忠厚、敬業、忠勤,我深知。看打了多少折,都是壹片血,毫無顧忌。而且對錢的分析,井井有條,很值得稱道,也不會負我壹些知識!尊重這個!”

雍正三年,李偉升任浙江巡撫,同時掌管浙江鹽政。李傕到任後,積極進行“屯田”改革,清理積欠,修築海堤,成績顯著。在鹽務方面,李傕壹方面加大打擊走私食鹽的力度,另壹方面推動鹽政改革。“凡在各種田地裏給了丁檀的,就收上壹畝;若不給丁譚,暫令如前失丁。”這樣壹來,既穩定了鹽業生產,又增加了鹽業稅收,讓雍正感到非常滿意。李偉後來更上壹層樓,被封為浙江巡撫。此時的李煜,剛剛四十出頭,與和田文景、鄂爾泰相比,簡直是如履薄冰。

有人說李越來越大了。沒有文化能做什麽?這也是壹個問題。李偉出生於壹個貴族家庭。我家祖上是明初以戰功起家,後來成了皇族。大概是家風的原因,李偉從小也是習武的,文化程度不太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是壹個孤獨的輟學生,不熟悉章節和句子,我聽從母親的命令。我只能說說通鑒,知道古人的所作所為。”

電視劇《雍正王朝》裏有壹個很精彩的情節,說的是李傕命人寫告示,大家問“大人要七言律詩還是四六駢文?”李偉說:“別管那麽多,我來讀,妳來寫。”他們都說:“好,好。”李偉說:“妳們都聽到了。”他們盯著李薇,拿著筆之類的。李偉道:“蠢!寫!為什麽不寫?”所有人都看著我,我看著妳說:“大人,妳還沒讀書呢。”李偉說:“妳怎麽沒看?我剛剛讀過它。妳們都聽到了。.....寫!寫!”大家還在疑惑,壹個稍微聰明的人問:“大人,那句‘妳們都聽見了’是妳寫的嗎?”李偉說:“可以!”大家恍然大悟:“哦...好了,寫吧……”

作為壹省之長,發布通知的第壹句話就是白話:“妳們都聽到了”,當時真的讓人忍俊不禁。但話歸話,李偉的思路卻很清晰。他的師爺起草公文讀給他聽後,總是壹針見血,壹針見血,然後把有問題的地方口述給師爺修改,大家都很服氣。在對唐生的審判中,李偉更是機智過人,審判如流水,其過人的機智可見壹斑。另外,李偉的工作很有條理。他平日開會或發文,所有事務都有記錄。所有的訂單和信件在完成後都會存檔,並且在事後可以找到。

李維雖然不識字,卻非常重視文人和文化事業。他到浙江任職時,因為王和查思庭的牽連,浙江被暫停鄉試,不得參加期末考試,對本省士子打擊很大。為了盡快恢復考試,李傕經常深入下層社會了解文士的心聲,把可能出現的文字獄變成不成熟的文字獄,而壹些好人好事則記錄在檔案裏,隨時上報。在它的努力下,浙江在雍正七年恢復鄉試和普試,隨後在殿試中,浙江文士三個名額全部拿下。此外,李維在擔任直隸總督時創辦了保定蓮池書院,百余年來壹直是北方的學術中心。

多讀書是好事,但有時候少讀書也不壹定是壞事。比如李傕做官的時候,丟了很多書。他靈活務實,很合雍正的口味。比如李偉抓賊。雍正六年,因“江南賊多”,地方官“打擊賊才不足”,雍正命李維同負責江南五州七府盜竊案,“以制官”,後贈詩壹首,其中兩首名曰:“訓練多方資源編巡,以濟民”。李偉接到命令後工作非常努力。“竊山河,我們尋其蹤跡,遣官緝捕治之,故必止之,故其部無賊。”這件事就不得不提到武俠書中提到的“大甘夏鳳池”,也有人說關於“大甘夏”的女徒弟雍正的呂四娘遇刺,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我不知道呂四娘是誰,但歷史上確有甘鳳池這個人。逮捕他的是李偉。根據官方記錄,甘夏似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英雄主義。而是在李偉的誘惑下磕頭求饒,背叛了戰友。事後,甘鳳池等人被處死。

關於李逵的武功,其他筆記小說也有佐證。比如《小倉山居文集》裏說李維來身材魁梧,腰大臂力大,看起來像個武士(和Xu zhēng演的形象很不壹樣)。走在街上也很容易認出來,因為李偉的臉有臉盆那麽大,鼻孔很光滑,和普通人不壹樣。不過,李薇雖然軍人身材,臉還是白的,但是壹張麻子臉,很可惜。李偉從小喜歡練武,閑暇時喜歡聽人講故事。每次遇到不平的事,他往往會抽泣憤恨,甚至拔劍。他做官後,曾經養過壹個勇健營,練習格鬥技巧。每次外出抓賊,李傕都帶著永健營,他身披金甲,手持鐵棍,自得其樂。但雍正對他的武功頗為不屑。有壹次,李偉自告奮勇,請求去西北戰場殺敵。雍正不屑地說,妳不是這塊料,不用擔心。

在雍正眼裏,李傕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沒有缺點。他在雲南鹽驛道上任後,第壹條奏折線剛剛上,雍正就指示,妳是以“幼銳”的精神渴望服役的,所以到地方壹定要謙虛謹慎,不可欺辱他人。比如妳在老板現在的朋友中太強勢,難免會“對妳的好進行嘲諷。”果然,李傕在雲南上任時,與按察使張騫不和。後來他和貴州威寧的連長石互相參與,爭鬥不休。而且,李偉對老板不尊重。他私下稱雲南省省長高奇卓為“老高”,稱雲南省省長楊為“”。更有甚者,李偉公然在其執事簽上寫下“秦永”二字,甚至接受商人饋贈。為此,雍正專門頒布法令批評說,妳到了雲南以後,“可以放縱自己,氣節不純。”“妳應該檢點些,做壹張‘秦永’牌。小人豈有不可展其誌乎?”妳小心謹慎,不要大意!"李傕聽後不服氣,辯解道:"欠債就不該避怨。”雍正反駁說,“不避嫌、不怨恨”和“欺軟怕硬、傲慢無禮”是兩種不同的方式。妳要加強自己的修養,這樣以後才能走的更寬更遠,不辜負我對妳的期望。

但是雍正的教導在李煜面前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浙江上任後,李偉每次出門,都是鼓樂齊鳴,前呼後擁,引得眾人圍觀。更有甚者,李傕每次彈劾別人,都得意洋洋地抄壹份紙給彈劾者看,以示“公開公正”。就這樣,雍正還是給了寬容,說:“李無禮傲慢,人盡皆知,何苦呢?”我把它當成誠實勇敢,為了保全眼睛和循規蹈矩,把國民政府當成片外之風。"

李偉的固執,讓他的手下也固執。據野史記載,李傕曾讓壹個叫田放的侍從寫下奏章,要求皇帝封他家五代。田放拒絕寫作,他說:“如果我要求將代碼密封長達三代,我就不能寫作。沒聽說過封五代的。”李偉說:“不要緊,寫就好了。”。田放還是不肯寫,惹得李逵大怒,罵他:“妳要寫,就寫吧。沒有先例。我將開創壹個先例。關妳什麽事?”田放也生氣地說,“大人,妳瘋了。妳無視朝廷,是因為皇帝壹時對妳的寵愛。我好心勸妳,妳卻不感謝我,甚至還罵我!我就是不服!不滿意!”李逵道:“不服又能怎樣?”田放說:“妳是大人,我是小官吏。即使妳殺了我,我也無能為力!可惜大人的權力可以強加在小人身上,但小官吏的理智還是直逼大人!”李偉被他驚呆了,久久沒有聲音。然後笑著說:“妳小子膽子小了點。做小官真可惜。不如我借妳點錢,買個縣令做個官,像妳今天這樣,做個清官,好好幹。”後來做了富平縣的成、鳳翔縣令,官聲還不錯。

值得壹提的是,李贄在浙江期間,疏浚西湖三十裏,修建廟宇,栽種桃柳,把這壹帶變成了風景名勝區。每次春滿,李偉和他的幕僚們都會帶壹份來西湖處理公務。湖光山色很美。雍正十年,李偉被召到北京,任刑部代理部長,後被封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二年,李維同與財政部尚書汪海壹起勘測浙江至海堤。當時人們以為李偉又壹次輕撫浙江,壹路歡呼震天。大學者聽了,嘆道:“古人說徐、傅之言,不再以學為據,而信其言!”

乾隆三年,李傕在拜謁泰陵(雍正帝陵)時突發肝病,後請求養病退位,但在卸任前病逝。據說李傕死前“殿中瓦震聲震,衙內車馬俱吼。”。同時開始,同時停止。如此三日三夜,真氣將盡。五十三年。“後來,在直隸總督孫嘉淦的要求下,李傕進了直隸名官殿,後又進了內廷。後來乾隆南巡,在西湖花壇偶然發現。這座雕像實際上是由李偉和他的妻子和嬪妃制作的,它被命名為“湖山之神”。乾隆對此大怒,下令將其銷毀,並斥責其說,李傕“借考恩皇帝之盡快,任性狂妄,起初不是壹個公正純潔的大臣。以名建廟是很不壹樣的!"

另壹方面,非科舉出身的李傕為什麽會得到重用,主要取決於雍正的選拔標準。康熙晚年選官,最註重官員的清廉。結果,地方官員只關心誠實和聲譽,卻不做實事。眾所周知,世界上很難區分清官和貪官。對清官的盲目追求導致了許多弊端。雍正上臺後,人們常說清官如“傀儡”,醜陋無用,對國計民生毫無益處。所以雍正選擇人才是第壹位的,至於什麽資歷或者科舉是第二位的。就像李逵謚號的“正念”,既反映了李逵的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的選官標準。也正因為如此,李脫穎而出,成為雍正朝的壹位能臣。與貴人同時生於世間,豈不是壹大幸事?(摘自2005年4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官員手冊:雍正及其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