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這首詩先寫到草堂,引用其四景,再寫到詩人對生活的樸素要求,平淡的景物敘事中蘊含著詩人淡泊的心境。
原文:
堂西有長筍不開門,北有辣椒回村。?
舒眉答應和朱老壹起吃飯,高松打算談談阮生。
翻譯:
堂屋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擋住了門,北邊種的辣椒也茂盛,長成了壹排卻把鄰村隔開了。
看到園子裏熟透的李子,想等李子熟了再請朱老嘗嘗新的。看到大廳前的松樹,我想和阮生聊聊松下的過去和現在。
這首詩從草堂的描寫開始,給出了四個景色:草堂西的竹筍,草堂北的辣椒,花園裏的李子,草堂前的松樹。詩人就在這個遠離鬧市的安靜環境裏。因為看到園子裏熟了的李子,就想到等李子熟了再請朱老嘗嘗新的。看到堂前的松樹,希望能和阮生在松樹的樹蔭下暢談前世今生。
由此可見詩人對草堂的熱愛,對生活的樸素要求。他去過很多地方,有地方住就夠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但也更具趣味,在景物書寫的平淡敘事中蘊含著詩人的淡然心境,這是作詩的關鍵。
此時,杜甫因好友再次來蜀而重返草堂,證明了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在這裏想到的草堂裏的客人不是嚴武,而是普通的朱老和阮生,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心境和情趣。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用壹句好聽的話,試圖自稱少陵夜老。以進士為例。他曾經是校部的員外郎,所以在國際上被稱為杜工部。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宋代之後的“詩聖”,與李白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貧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展現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進程,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他善於運用各種形式的詩歌,尤其是韻律詩;風格多樣,以抑郁為主;精煉的語言,具有高度的表現力。有1400多首詩,包括《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