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完整性就是南村的孩子欺負我,我又老又弱。
壹、這首詩的來源
“南村群兒欺我,我老弱”出自唐代詩人杜甫《茅屋被秋風吹破》壹詩。
第二,詩歌翻譯
“南村孩子欺負我老弱”是指南村壹群孩子欺負我老弱。
第三,詩歌欣賞
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寫那群孩子的惡作劇和詩人年老體衰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使詩人的悲劇經歷更加震撼人心。此外,這首詩的語言樸實自然,通俗易懂,顯示了杜甫樸實易懂的詩歌風格。
在文化內涵上,這首詩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壹些現實問題。壹方面揭示了社會對老年人的忽視和歧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老年人的不公和冷漠;另壹方面也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和自身處境的不滿和情感,體現了詩人對社會正義和人民疾苦的關註和呼籲。
詩人作者及創作背景介紹
壹.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用漂亮的詞,試圖自稱少陵夜老。以進士為例。他曾經是校部的員外郎,所以在國際上被稱為杜工部。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宋代之後的“詩聖”,與李白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貧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展現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進程,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他善於運用各種形式的詩歌,尤其是韻律詩;風格多樣,以抑郁為主;精煉的語言,具有高度的表現力。有1400多首詩,包括杜工部詩集。
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761)。唐肅宗甘源二年(759年)秋,杜甫棄官到周琴(今甘肅天水),再經銅鼓(今甘肅成縣)到巴陵(今湖南嶽陽)。甘源三年(760年)春,杜甫求親訪友,在成都浣花溪附近蓋了壹間小屋,終於有了住的地方。
沒想到,上元二年八月,壹場大風把房子刮壞了,暴雨隨之而來。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將自己的經歷與戰後以來萬方的艱辛聯系起來,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令他徹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