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路上,我們前面有先頭部隊,後面有士兵,中間有“瞻前顧後”的士兵。在叢林中,我們與突兀的樹枝和淩亂的荊棘搏鬥,身上沾滿了雜草和碎葉。
我們走了很多,壹路歡聲笑語。回來後腿微微酸痛,讓人體味那種充實了很久。
也許,有人會抱怨紫蓬風光名不副實。也許,從山上回來有些失望,有些無奈。
紫蓬的風景我不敢說太多,那是壹個宜人、輕盈、脫俗的地方。的確,“婉約”的荷塘似乎是個謊言;平靜的大雁湖似乎也是壹個傳說。
我想,人生不也是這樣嗎?生活中的壹切都不可能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完美,甚至與我們預期的相差甚遠。如果我們為此苦不堪言,那麽眼前的壹切都會隨風飄散;如果妳學會了在平淡中加點料,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品味手中的點點滴滴,那麽生活就會壹路別有壹番風味。
2.誰能幫我弄幾首贊美紫蓬山的詩?我們在荊棘山上開辟了壹條路。行軍路上,我們前面有先頭部隊,後面有士兵,中間有“瞻前顧後”的士兵。在叢林中,我們與突兀的樹枝和淩亂的荊棘搏鬥,身上沾滿了雜草和碎葉。我們走了很多,壹路歡聲笑語。回來後腿微微酸痛,讓人體味那種充實了很久。
也許,有人會抱怨紫蓬風光名不副實。也許,從山上回來有些失望,有些無奈。紫蓬的風景我不敢說太多,那是壹個宜人、輕盈、脫俗的地方。的確,“婉約”的荷塘似乎是個謊言;平靜的大雁湖似乎也是壹個傳說。
我想,人生不也是這樣嗎?生活中的壹切都不可能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完美,甚至與我們預期的相差甚遠。如果我們為此苦不堪言,那麽眼前的壹切都會隨風飄散;如果妳學會了在平淡中加點料,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品味手中的點點滴滴,那麽生活就會壹路別有壹番風味。
3.關於寫紫蓬山的幾段話合肥,我生活的城市,旅遊資源極好。比如有“廬陽第壹名山”之稱的紫蓬山,就是壹個好去處。周末的時候,我會邀請壹些朋友坐公交車沿著紫鵬大道,去參觀攬勝,在青山綠水間徜徉,去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閱讀蒼松古柏記錄下的浩瀚歷史遺跡。主峰海拔188.7米,底部面積6平方公裏。因其山巒起伏,森林茂密,泉水清澈,怪石嶙峋,名勝古跡眾多,於7月1992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據說古代、現代、名人都曾與紫鵬結緣,在此留下足跡。吳中周郎少年時曾在此學詩,故紫蓬山有大都督的“西雁湖”;許多重要的淮軍將領,如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湖南提督周傳傳、周生波兄弟、廣東巡撫張樹聲等,都靠近以人為本、人文薈萃的紫蓬山。紫蓬山也是安徽中部的佛教名山,相傳新羅金喬覺王子曾遊歷於此。見“九朵蓮花開成佛,五條龍簇紫珠。”因此,紫蓬山又被稱為“北方九華”、“小九華景區”。清朝同治年間,太平天國將軍袁宏模歸田入寺為僧,重修寺廟100余座。此時寺廟氣勢恢宏,規模宏大,西麓寺作為皖中名寺而確立。壹個秋日,我和幾個遠方的朋友去了紫蓬山。這是壹個有金色微風的美好天氣。心情特別舒服。提前聯系了壹個在紫蓬山文德學院工作的同學做向導。我同學大學學的是歷史,所以對紫蓬山的奇聞軼事非常熟悉,而且很健談。在他的指引下,我們走上樓梯,邊走邊聊,但並不覺得累。紫蓬山的入口是壹座三柱四門的宮殿式建築,相當宏偉。入口處有壹個“露露”。同學們告訴我們,對聯的第壹個字母嵌有“紫蓬山”二字,對聯中“叢林”的意思是壹語雙關,壹指紫蓬山的密林,二指佛寺。另外兩副對聯是:“娛不如觀山林修竹;聽杏雨松風白凡的鐘聲”;“淮軍故裏風雲際會;林海奇觀是璀璨的珍珠”。對聯意味深長,字跡遒勁飛揚,朋友們連贊上品。沿著山路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任賢湖”。湖水清澈見底,水質極佳。這是壹個天然的海濱浴場和水上公園。離湖100米處是“佛園”景區。紀念碑廣場大門朝西,山體兩側雕有壹對用石柵欄圍起來的石獅子。沿著蜿蜒的山路走,很快就到了西麓寺。西麓寺前,有壹棵馬尾松,高十余尺。這棵樹又老又粗壯,直指蒼穹,樹頂的樹枝和藤蔓像壹只孔雀。佛寺左側有壹棵銀杏樹,高10余米。除了樹幹略向壹側傾斜,略顯蒼老之外,依然枝繁葉茂。被譽為“活化石”的西麓寺,松柏環繞,古木參天,環境幽靜優美。寺旁的“王虎樓”是西麓寺最高的建築。登上大樓,可以看到大堰灣波光粼粼。俯瞰浩瀚的巢湖,範仲公登上嶽陽樓,是“心曠神怡,使他快樂”。西麓寺是紫蓬山最重要的建築。同學們告訴我們,三國名將李典鎮守瀘州時,曾在山頂建廟祭拜其七祖李陵,唐代改建成西麓寺。因戰亂,屢興屢廢,明末清初。據《紫蓬山誌》記載,同治年間,童淵僧人陸續修建寺廟124座,包括“五大山門,供佛於內,左右天王四尊,藏寺十五座,寺內木塔壹座,左右十王。”可以說,這座寺廟氣勢宏偉,氣勢非凡。寺內文物眾多,其中最珍貴的是蘇東坡遺物方嚴嵩,佛寺內供奉著“佛三世”塑像。以前香火鼎盛,香客多樣,西臚寺作為安徽名剎確實名不虛傳。它離開西麓寺後,轉向東南,來到了“仙人洞”。這裏有奇怪的巖石。紫蓬山壹直是遊客遊覽的必去之地。古人有詩贊之,謂“奇石聳於青崖之上,天然洞天填仙。玫瑰被風吹落,洞口煙雨花滿。”描寫生動,誦經妙趣橫生。“仙洞”下面有壹座古墓,是三國將軍李典的墓。白雲蒼狗,世態炎涼,如今睡在山腳下,看著世事變遷,知道在英雄的春天下,應該是笑對繁華的春天。順道離李典墓不遠,有壹株年輪五百多的“龍頸古榆”,再往南走壹裏多,即達白雲寺,原名清龍寺,建於西漢初年。這裏留下了壹塊壹英尺二英寸長、七英寸寬的巨型硯臺。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為了尋訪蘇東坡遺骨,曾親臨此巨硯,並將清龍寺改為白雲寺。白雲寺坐落在乾子上,比紫蓬山低壹點。松樹茂密,風景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這裏宜人的氣候,被當地居民稱為“天然空調”和氧吧。清代李恩《走在醴陵山腳下的千字山》詩中說:“千峰。
4.有哪些描寫“合肥”的句子?1.合肥,簡稱魯,古稱廬州、廬陽。
2.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的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中國東部重要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3.合肥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下遊,巢湖之濱,臨江而居。
4.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郡為合肥侯國。
5.南朝、宋設南禹州,舊合肥郡設汝銀郡,為南禹州南汝銀郡治所。
6.合肥是壹個多民族雜居區,有43個少數民族。
7.合肥地區位於燕山期斷陷盆地,所見地層主要來自中生界侏羅系。
8.合肥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季氣溫多變,秋季空氣清爽,梅雨明顯,夏季雨水集中。
9.合肥是個好地方。
10.合肥總面積11408.48平方公裏。2015年建成區面積40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779萬人,城鎮人口548.4萬人,城鎮化率70.4%。
11.合肥素有“江南唇齒,淮河右側咽喉”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咽喉”之稱,歷來是江淮地區的行政和軍事之都。
12.合肥是繼北京之後,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的重點城市。
13.三國時期,合肥縣屬於魏國淮南縣,歸揚州管轄。
14.西晉太康元年(280),九江縣改淮南縣,合肥縣屬淮南縣。
15.東晉時南北分治,合肥為雙方爭奪的重鎮,郡廢。
合肥名字的由來,不能不說肥水。費水源來自紫蓬山(又名醴陵山),位於該市西南70英裏處。出山後分成兩股,壹股向東,壹股向南到東莞,叫南淝河。在雞鳴山與龍井的水匯合後,壹條支流分為兩條:壹條支流向東流過市區,稱為金鬥河(今已不存在),另壹條支流向北流過壽縣,流入淮河,稱為東淝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裏。謝晉宣在這裏以少勝多敗擊敗了苻堅。
按照爾雅的解釋,是說“歸異地而通同”,這是淝水得名的根據。合淝因東河與南河匯流而得名(壹說是因古時候廬州由河州改名而得名),素有“淮河的右咽喉,江南的唇齒”,“三國故地,包拯故裏”之稱,享譽天下合肥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合肥受南北之潮,革、鮑、木俱失。”合肥作為江淮水運的節點,是南北皮革、鮑魚、木材的中轉站。
當時,在大運河未開通、漢江經常受阻的情況下,合淝因地處江淮交通節點,成為《貨殖列傳》記載的十八個商業城市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