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浮士德的《劫與罰》的別稱是什麽?

浮士德的《劫與罰》的別稱是什麽?

法國大革命後,在19世紀初浪漫主義的影響下,法國歌劇藝術進壹步繁榮,湧現出許多新的代表人物,如柏遼茲、斯蓬蒂尼、邁耶·貝爾、古諾、比才等。提到這壹時期的法國歌劇,壹定會想到斯蓬蒂尼(1774 ~ 1851)。有人稱他為法國大歌劇鼻祖,但實際上他是意大利作曲家,曾擔任那不勒斯宮廷音樂總監。在巴黎期間,他提倡根據歷史故事或具有政治意義的大型歌劇,並寫出了他最成功的歌劇《聖母》,於1807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因此,他在法國歌劇史上占有壹席之地,並對邁耶·貝爾和瓦格納的歌劇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柏遼茲在1845~1846年創作的歌劇《浮士德的搶劫與懲罰》,嚴格來說是壹部為獨唱、合唱、樂隊而作的戲劇傳奇,作曲家自稱是“音樂會歌劇”,也可以上演。根據歌德的法文版《浮士德》改編,編劇。大部分是在1846年上演的,整部劇是在1877年作曲家去世後才在巴黎演出的。1893被岡斯堡改編為舞臺表演用書。《拉科齊進行曲》、《仙女之舞》、《鬼火小步舞曲》都是家喻戶曉的名曲。與柏遼茲同時代,對法國歌劇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另壹位作曲家是邁耶·貝爾(1791~1864)。雖然他出生在德國,但他是法國大歌劇的主要代表。他來自猶太民族。原名雅各布·利伯曼·貝爾(Jacob Libman Bell),被壹個有錢的親戚選為繼承人,並加上了養父的名字“邁耶”(Meyer)。1815至1824在意大利創作羅西尼風格的歌劇,65438至0825在柏林出版德國歌劇。1826年起,他活躍於法國巴黎,潛心寫作法國歌劇,後來成為法國大歌劇全盛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先後創作了五部歌劇《魔鬼羅布》(1831在巴黎首演)、五部歌劇《胡格諾派教徒》(1836在巴黎首演)、五部歌劇《先知》(1849在巴黎首演)和三部歌劇《北極》。在這些歌劇中,梅耶貝爾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巧妙地調動了歌劇表演藝術的全方位因素,如舞臺設置、大型戲劇場景、樂器的運用、賦予不同人物以鮮明的和聲、主要人物唱腔突出的個性和魅力等。邁耶·貝爾以其奢華、多彩、嚴謹的創作風格進行了全面的綜合,他將意大利流暢的旋律、德國的全和聲、法國的朗誦與積極多變的節奏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對瓦格納的音樂創作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