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原文_翻譯及賞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原文_翻譯及賞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寫景 , 寫花早教古詩100首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人間四月裏百花雕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裏來。

賞析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麽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壹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壹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壹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壹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麽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壹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壹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壹奇遇、這壹勝景,給詩人帶來壹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壹個什麽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壹世界。

正是在這壹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像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壹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壹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壹珍品。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所以季節的出現也較陸地晚這裏就提出了壹個問題:大林寺的桃花在季節上為什麽比山下要開得遲?從氣象的角度來解釋,答案只有壹個,這就是“受了氣溫垂直差異的影響。也就是說,大林寺桃花之所以開得遲,原因是由於這裏是“山地氣候” 的緣故。

常識告訴我們,在山地地區,氣溫是隨著地勢的高度的上升而相應遞減的。壹般說, 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當山地垂直起伏到幾幹米時,氣溫的垂直差異就更為明顯。加上植物對氣溫的適應能力不同,這樣,處於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觀必然就會出現差異。廬山海拔高度約1 400米,山頂氣溫比山麓平川地區壹般要低8~9℃;大林寺位於今日廬山“花徑風景區”,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氣溫較山下的九江市壹帶低6~7℃;加以廬山地處長江與郡陽湖之間,江湖水汽郁結,雲霧彌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氣溫降低,春天當然就來得遲了。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 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 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 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鶯初解語,最是壹年春好處。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