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 :市集或街道。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二》: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閭閻 :鄉裏,泛指民間。唐白居易《重到江州感舊遊題郡樓十壹韻》:雲水新秋思,閭閻舊日情。
投簪 :丟掉固定帽子用的簪子。比喻棄官。唐王勃《對酒春園作》: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
結綬 :系好印信上的絲帶。代指出仕。西晉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握發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教育兒子伯禽,說自己雖然地位極高,但仍然“壹沐三握發,壹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從中可以看出,他對人才非常重視,對前來求見的賢士無不是迫不及待地接見,唯恐錯過。有時,正沐浴著,或是正吃著飯,恰逢賢士到來,那就立刻起身,壹次次地把頭發握起來,壹次次地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誠心接待賢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中的這壹名句,可謂說盡了後人對周公的無限敬仰。
漢樂府《君子行》:壹沐三握發,後世稱聖賢。
掀髯 :發笑時張開嘴,胡須掀動的樣子。髯,胡須。宋陸遊《九月六夜夢中作笑詩覺而忘之明日戲追補壹首》:紛紛世事何足計,盡付撫掌掀髯中。
張繡幕 :拉開繡著花的帷幕。明倪謙《十六日與學士錢公亞卿章公會飲於崔都閫宅賦此以謝》:崔侯好客慕三益,繡幕高張展瑤席。
卷珠簾 :卷起以珍珠綴飾的簾子。唐杜牧《贈別》: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石碏 :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公子州籲合謀,殺死了衛桓公,州籲自立為君。之後,石碏把州籲和石厚誘騙到陳國斬首,並迎立公子晉為衛君。時人盛贊石碏大義滅親之舉。春秋時史學家左丘明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
江淹 :南朝梁文學家江淹,字文通,自幼孤貧好學,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晚年詩文則不如前期,人謂“江郎才盡”。
宵征方肅肅 :形容走得很快的樣子。夜裏行軍走得很快。《詩經·國風·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夜飲已厭厭**:厭厭,形容十分安閑的樣子。晚上飲酒十分安閑。《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心褊 小人長戚戚 :褊,狹小,狹隘;小人,人格卑劣的人;戚戚,憂懼、憂傷的樣子。《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美刺殊文,備三百五篇詩詠 :指《詩經》呂有三百零五篇詩歌,既有贊美的,也有批評的。美刺,贊美與諷刺。多用於詩文。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篇章以陳美刺,論難以覈有無。殊文,不同形體的文字。《通誌·六書略》:觀《古今殊文》與《壹代殊文》,則知先儒以義理說文字。
吉兇異畫,變六十四卦爻占 :指組成《易經》各卦不同符號,變出吉兇不同的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和人事現象。
讀了《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三本國學啟蒙讀物,感覺《三字經》說教太多,《千字文》受“壹千個不同的字”的限制,淺白順達差強人意,還是《笠翁對韻》好,不但自帶美感還真正寓教於樂,是我這個不小的朋友的最愛。
與《笠翁對韻》類似的還有壹本《聲律啟蒙》,是清朝康熙年間進士 車萬育 所編。進士,那是通過縣考、省考、國考層層選拔,是可以參加殿試沖狀元的,無疑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可巧,《笠翁對韻》的作者李漁也是康熙年間人,只是他沒有功名,是位民間戲劇家。
壹位居廟堂高高在上,壹位處江湖深浸地氣,同樣編纂兒童啟蒙讀物,他們會有什麽不壹樣呢?越想越期待了,我們趕緊來體察壹番吧!
對音韻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讀著悅耳順暢,是遵循古人演練定的格式,這次也不妨跟著學習壹下。
相較於《笠翁對韻》每韻2-4段不等,《聲律啟蒙》每韻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為:
- 平對仄,仄對平。仄仄對平平。
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暈了……同以前壹樣。把這格式丟壹邊,先學啥是“平”啥是“仄”。壹番查證,原來……還是蠻簡單的嘛!
平仄 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切韻》《廣韻》等韻書, 中古漢語 按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歸納出平、上、去、入( 不同於我們現代的漢語拼音四聲 )四種聲調, 二元化 分類,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統稱為仄聲。
現代普通話漢語拼音的四聲“āáǎà”,我們小時候學習稱第壹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其實它們有專業的稱謂。第壹聲叫 陰平或平調 ;第二聲叫 陽平或升調 ;第三聲叫 上聲或上音 ;第四聲叫 去聲或去音 。這樣壹對照,我們 普通話的壹聲、二聲即為“平”,三聲、四聲即為“仄” 。是不是很簡單!(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已並入其它聲調。)
我國幅員遼闊,多民族交融,方言無數,口音更是千差萬別,平仄的判別並不是那麽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學詩:
我們初學者切記切記,不要被音韻平仄這些東東縛住了。
《聲律啟蒙?上卷》壹東(1)
《聲律啟蒙?上卷》壹東(2)
《聲律啟蒙?上卷》壹東(3)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1)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2)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3)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1)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2)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3)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1)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2)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3)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1)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2)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3)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1)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2)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3)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1)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2)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3)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1)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2)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3)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1)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2)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3)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1)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2)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3)
《聲律啟蒙?上卷》十壹真(1)
《聲律啟蒙?上卷》十壹真(2)
《聲律啟蒙?上卷》十壹真(3)
《聲律啟蒙?上卷》十二文(1)
《聲律啟蒙?上卷》十二文(2)
《聲律啟蒙?上卷》十二文(3)
《聲律啟蒙?上卷》十三元(1)
《聲律啟蒙?上卷》十三元(2)
《聲律啟蒙?上卷》十三元(3)
《聲律啟蒙?上卷》十四寒(1)
《聲律啟蒙?上卷》十四寒(2)
《聲律啟蒙?上卷》十四寒(3)
《聲律啟蒙?上卷》十五刪(1)
《聲律啟蒙?上卷》十五刪(2)
《聲律啟蒙?上卷》十五刪(3)
《聲律啟蒙?下卷》壹先(1)
《聲律啟蒙?下卷》壹先(2)
《聲律啟蒙?下卷》壹先(3)
《聲律啟蒙?下卷》二蕭(1)
《聲律啟蒙?下卷》二蕭(2)
《聲律啟蒙?下卷》二蕭(3)
《聲律啟蒙?下卷》三肴(1)
《聲律啟蒙?下卷》三肴(2)
《聲律啟蒙?下卷》三肴(3)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1)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2)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3)
《聲律啟蒙?下卷》五歌(1)
《聲律啟蒙?下卷》五歌(2)
《聲律啟蒙?下卷》五歌(3)
《聲律啟蒙?下卷》六麻(1)
《聲律啟蒙?下卷》六麻(2)
《聲律啟蒙?下卷》六麻(3)
《聲律啟蒙?下卷》七陽(1)
《聲律啟蒙?下卷》七陽(2)
《聲律啟蒙?下卷》七陽(3)
《聲律啟蒙?下卷》八庚(1)
《聲律啟蒙?下卷》八庚(2)
《聲律啟蒙?下卷》八庚(3)
《聲律啟蒙?下卷》九青(1)
《聲律啟蒙?下卷》九青(2)
《聲律啟蒙?下卷》九青(3)
《聲律啟蒙?下卷》十蒸(1)
《聲律啟蒙?下卷》十蒸(2)
《聲律啟蒙?下卷》十蒸(3)
《聲律啟蒙?下卷》十壹尤(1)
《聲律啟蒙?下卷》十壹尤(2)
《聲律啟蒙?下卷》十壹尤(3)
《聲律啟蒙?下卷》十二侵(1)
《聲律啟蒙?下卷》十二侵(2)
《聲律啟蒙?下卷》十二侵(3)
《聲律啟蒙?下卷》十三覃(1)
《聲律啟蒙?下卷》十三覃(2)
《聲律啟蒙?下卷》十三覃(3)
《聲律啟蒙?下卷》十四鹽(1)
《聲律啟蒙?下卷》十四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