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介紹
韓愈(768-824)是唐代的壹位文學家和哲學家。還字。河南省(今河南省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漢昌黎。晚年擔任吏部侍郎,又稱朝鮮吏部。謚號“文”,又名韓文公。他3歲喪父,由哥哥和嫂子撫養。德宗貞元八年(792),升任節度使,後任禦史、陽山令監。憲宗即位,為國大夫。後來,他經過官員到太子的右私生子。元和十二年(817),從沛都平定淮西武元吉叛亂,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與之諫,故貶為潮州刺史。遷元州。不久,他回到朝鮮,擔任官員、國家的兒子、吏部侍郎。韓愈在長安去世後,主張在政治上加強統壹,反對藩鎮割據。在思想上,他尊儒抑佛,自稱孔孟之傳人。他反對六朝以來形式主義的駢文,大力提倡古文,與柳宗元壹起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蘇軾稱他為“八代文學之衰”(《潮州漢文公祠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泛,體裁不拘壹格,如《原路》、《佛骨桌上》、《教師筆記》、《金學傑》等,構思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鬥性強。他的墓誌銘《韓》創造性地將《左傳》和《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到墓誌銘中,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為這種壹貫枯燥乏味的墓誌銘文體增光添彩,他的壹些作品也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劉子厚墓誌銘》。《送別孟冬野序》和《送別董紹南序》在技法上各有千秋,使《送別孟冬野序》發展成為壹種文學實用文體。《答崔立誌書》等書被打開,因為人家做了陳述,而且是真誠的。朝鮮人奔放,而汪洋恣肆,“如長江,浩浩蕩蕩”(蘇洵《歐陽內涵書》)。立意深刻,構思巧妙,語言簡練,富有創意。他的詩也是獨辟蹊徑,創新奇長,古為今用,采用散文詩的風格,氣勢磅礴,充滿才情和奇思異想,形成了超凡脫俗、氣勢磅礴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甫之後的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歷以來平庸的詩風。他的代表作有《山石》、《論中秋節要分官張》。七律《左遷蘭關顯侄孫項》和七絕《初春水利部助教張》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但他過於追求新奇,必然導致危險和陌生,強調“以散文為詩”,必然使詩歌變成“押韻文學”。大師韓力編撰的《昌黎先生文集》代代相傳。宋魏鐘舉編纂的《朱茵辯證法500》中有40卷昌黎先生文集,《外集》10卷較為完整。方世舉的《韓昌黎詩年表註》和錢仲連的《韓昌黎詩年表註》較好。事跡見《唐書新舊列傳》。